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rú

ㄖㄨˊ

部首 巾

部外 6

總筆畫 9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5E24

上下結構

531251252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vkmh

vrlb

zmjl

46227

拼音 rú

注音 ㄖㄨˊ

部首 巾 部外 6總筆劃 9

基本區 5E24筆順 531251252

帤 基本解釋

● 帤

rú ㄖㄨˊ


  1. 大巾。又指手巾。
  2. 破舊的巾:「人間紛紛臭如~。」
  3. 弓幹上的襯木:「厚其~則木堅。」
【漢典】

帤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帤 rú

名

(1) 巾,古代用的抹布。特指破舊的髒布 [a piece of shabby cloth]

人間紛紛臭如帤。——徐鍇系傳《說文》

(2) 又如:帤穢(淫亂)

【漢典】

帤 國語辭典

帤ㄖㄨˊrú
名
  1. 大巾。漢·揚雄《方言·卷四》:「大巾謂之帉。嵩嶽之南,陳、潁之間謂之帤,亦 謂之幪。」

  2. 破舊的布、巾。唐·白居易〈喜照密閑實四上人見過〉詩:「臭帤世界終須出,香火因緣久願同。」通「袽」。

【漢典】
【寅集中】【巾】 帤·康熙筆画:9 ·部外筆画:6

帤 《康熙字典》

【寅集中】【巾】 帤·康熙筆画:9 ·部外筆画:6

【唐韻】女余切【集韻】【韻會】【正韻】女居切,𠀤音袽。【說文】巾帤也。一曰幣巾。【揚子·方言】帤,大巾也。嵩嶽之南,𨻰穎之閒謂之帤。亦謂之幪。

又【廣韻】幡巾。【正韻】旛布。

又弓中裨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厚其帤,則木堅。薄其帤,則需。【註】帤,謂弓中裨。【疏】造弓之法,弓幹雖用堅木,仍於幹上裨之,乃得調適也。

【漢典】
【卷七】【巾】

帤 《說文解字》

【卷七】【巾】
《說文解字》

巾帤也。从巾如聲。一曰幣巾。女余切

《說文解字注》

(帤)巾帤也。方言。𢄐、巾也。大巾謂之𢁥。嵩嶽之南陳潁之閒謂之帤巾。亦謂之𢄐。按巾帤葢方俗語。从巾。如聲。女余切。五部。一曰幣巾。幣當爲敝。字之誤也。如衣部?爲敝衣。糸部䋈爲敝絮。虞翻注易曰。袽、敗衣也。盧氏曰。袽者、殘幣帛可拂拭器物也。音義皆略同。弓人。厚其袽。注。謂弓中裨也。內景黃庭經曰。人閒紛紛臭帤如。

【漢典】

帤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ʐu˧˥

客家话 [客英字典] ji2 [海陆腔] ri2 [台湾四县腔] ji2粤语 jyu4

近代音 中古音 孃母 魚韻 平聲 袽小韻 女余切 三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泥母 模部 ;王力系统:泥母 魚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帤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帤」 說文‧巾部「帤」
說文小篆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顬(ru2)
    2. 侞(ru2)
    3. 㹘(ru2)
    4. 筎(ru2)
    5. 䋈(ru2)
    6. 銣(ru2)
    7. 薷(ru2)
    8. 孺(ru2)
    9. 吺(ru2)
    10. 挐(ru2)
    11. 㨎(ru2)
    12. 醹(ru2)
同部首
    1. 幉
    2. 㡗
    3. 帚
    4. 幝
    5. 帕
    6. 㡐
    7. 帪
    8. 帲
    9. 幠
    10. 㠶
    11. 㡔
    12. 帡
同筆畫
    1. 笁
    2. 俁
    3. 㛋
    4. 咟
    5. 㚛
    6. 㪃
    7. 𠖈
    8. 咳
    9. 𠉙
    10. 㡆
    11. 𠅔
    12. 胫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