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lì

ㄌㄧˋ

部首 力

部外 0

總筆畫 2

仂 𠠲 力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529B

單一結構

53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ltn|ent

ks

ym

40027

拼音 lì

注音 ㄌㄧˋ

部首 力 部外 0總筆劃 2

基本區 529B筆順 53

常 通 標

力 基本解釋

● 力

lì ㄌ〡ˋ《廣韻》林直切,入職來。職部。


  1. 力量,力氣,肌肉的效能。《詩•邶風•簡兮》:「有力如虎,執轡如組。」
  2. 能力。《左傳•隱公十一年》:「度德而處之,量力而行之。」
  3. 物理學名詞。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作用叫力。
  4. 威力;權勢。《孟子•公孫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
  5. 努力;致力(於)。《詩•大雅•烝民》:「古訓是式,威儀是力。」
  6. 盡力地;竭力地。《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軍大捷,皆諸校尉力戰之功也。」
  7. 功勞;功效。《周禮•夏官•司勳》:「治功曰力,戰功曰多。」
  8. 徭役。《國語•魯語下》:「任力以夫,而議其老幼。」
  9. 勞動;勞力。《韓非子•五蠹》:「不事力而衣食則謂之能。」
  10. (病得)厲害。《漢書•汲黯傳》:「今病力,不能任郡事。」
  11. 古代測量弓的強度的單位。上古和中古測量弓的強度以「石(dàn)」為單位。約在明代,由於制弓技術的進步,改為以「力」為單位。一個力是九斤十四兩(或雲九斤四兩)。
  12. 姓。《廣韻,職韻》:「力,姓,黄帝佐力牧之後。」

英語 power, capability, influence

德語 Kraft (S, Phys)​,Radikal Nr. 19 = Kraft, Stärke, Fähigkeit (S)

法語 force,vigueur,puissance,capacité,s'efforcer de,faire tout son possible,de toutes ses forces,de son mieux,19e radical

【漢典】

力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力 lì

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耒形,有柄有尖,用以翻地。用耒表示執耒耕作需要花費力氣。「力」是漢字部首之一。本義:體力,力氣)

(2) 同本義 [effort;physical strength]

力,筋也。像人筋之形。——《說文》。筋下曰:肉之力也。二篆爲轉註。筋者其體,力者其用也。

其行之以貨力。——《禮記·禮運》。注:「筋骸強者也。」

力農數耘。——《漢書·食貨志》。注:「謂勤作之也。」

有力如虎,執轡如組。——《詩·邶風》

力足以至焉,於人爲可譏,而在己爲有悔。——宋· 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以縛背刃,力上下,得絕。——唐· 柳宗元《童區寄傳》

吾力足以舉百鈞,而不足以舉一羽。——《孟子·梁惠王上》

又如:四肢無力;力人(力氣很大的人);力盡神危(力氣精神都疲憊到極點);力軟筋麻(力盡筋疲。筋疲力盡);力屈(力竭);力盡(力氣用盡);力竭(力氣用盡)

(4) 力量 [force;power;strength]

戰疾力。——《漢書·灌嬰傳》。注:「強力也。」

願將軍量力而處之。——《資治通鑑》

朽蠹不勝刀鋸力,匠人雖巧欲何如?——韓愈《題木居士》

盛夏力作。——宋· 蘇軾《教戰守》

又如:力劣(力量薄弱);力薄(力量薄弱)

(6) 能力 [ability;capability]

欲爲陛下所爲者甚衆,顧力不能耳。——《史記·淮陰侯列傳》

又如:理解力;才力(才能;能力);腦力(人的記憶、理解、想像等的能力);力用(能力和作用);力怯(力小膽怯)

(8) 威力;權勢 [power;might;influence]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孟子》

又如:權力(政治上的強制力量);暴力(強制力;武力);力征(以武力征伐);力正(以武力征伐);力制(以權力統御、控制);力攻(以武力攻伐);力役(以武力征伐);力政(以武力爲政,暴政)

(10) 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凡能使物體獲得加速度或者發生形變的作用都稱爲力 [force]。

如:摩擦力;斥力;引力;合力;衝力;壓力;阻力;推力;拉力

(11) 勞役;僕役 [penal servitude;forced labour;(domestic)servant]

爲力不同科,古之道也。——《論語》

又如:力役(勞役);力征(力役之徵)

(13) 本指製法成治之功,後泛指功勞 [merit]

事功曰勞,治功曰力。——《周禮》

擁佑太子,頗有力焉。——《漢書》

(14) 兵士 [soldier]

率見力決戰。——《宋書·謝誨傳》

(15) 姓

詞性變化


◎ 力 lì

動

(1) 勤;致力,努力;從事於 [engage]

古訓是式,威儀是力。——《詩·大雅·烝民》

力周公正先天下。——《漢書·王莽傳》。注:「勉力也。」

郡中莫不耕稼力田。——《漢書·召信臣傳》

又如:力農(從事於農業);力田(致力耕種);力耕(努力耕作);力碌碌(匆忙的樣子)

(2) 役使 [work;use]

視賤軀之可力,傾盡而爲。——宋· 葉適《湖南運判到任謝表》

又如:力役(強制老百姓從事的一種無償勞動,是徭役的一種;服役;幹體力活);力伐(力攻頑敵;力攻智取);極力指摘、駁斥

◎ 力 lì

副

(1) 盡力,竭力 [do all one can;do one's utmost;try one's best]

樓船力攻燒敵。——《漢書·南粵王傳》

遊子常貧苦,力子天所富。——《後漢書·樊曄傳》

力請客。——明· 魏禧《大鐵椎傳》

力主變法。——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力摧豪強。——清· 張廷玉《明史》

力叮不釋。——《聊齋志異·促織》

又如:力正(盡力匡正);力子(勤勉力行的人);力田(致力農耕);力疾(盡力支撐着病體);力戰(全力作戰);力鄧(勉強,奮力);力力碌碌(勤敏的樣子)

常用詞組


力臂力不從心力場力促力大無比力度力攻力戒力矩力量力偶力排衆議力氣力求力士力所能及力圖力挽狂瀾力心力學力學力戰力爭力爭上游力主力作
【漢典】

力 國語辭典

力ㄌㄧˋlì
名
  1. 改變物體運動狀態(靜止或運行速度)​的效能稱為「力」,計算單位為「牛頓」。如:「動力」、「向心力」、「離心力」、「地心引力」。

  2. 人和動物體內筋肉運動所產生的效能。如:「臂力」、「體力」。《詩經·邶風·簡兮》:「有力如虎,執轡如組。」

  3. 一切事物所具有的效能或作用。如:「火力」、「風力」、「水力」。

  4. 才能、能力。如:「智力」、「實力」、「理解力」、「量力而為」。

  5. 權勢。如:「權力」。《孟子·公孫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

  6. 以力氣供人役使的僮僕。如:「苦力」。

  7. 姓。如宋代有力起。

  8. 二一四部首之一。

副
  1. 盡力、拚命。如:「力爭上游」。《漢書·卷九五·南粵傳》:「樓船力攻燒敵。」

【漢典】
【子集下】【力】 力·康熙筆画:2 ·部外筆画:0

力 《康熙字典》

【子集下】【力】 力·康熙筆画:2 ·部外筆画:0

〔古文〕𠠲【唐韻】【集韻】【韻會】𠀤林直切,陵入聲。【說文】筋也。象人筋之形。【徐曰】象人筋竦,其身作力,勁健之形。【增韻】筋,力氣所任也。【禮·聘義】日幾中而後禮成,非强有力者不能行也。

又【曲禮】老者不以筋力爲禮。

又【韻會】凡精神所及處,皆曰力。【孟子】聖人旣竭目力焉,旣竭耳力焉。

又【韻會】物所勝亦曰力。【家語】善御馬者均馬力。【杜甫·張旭草書詩】溟漲與筆力。

又勤也。【書·盤庚】若農服田力穡,乃亦有秋。【前漢·司馬遷傳】力誦聖德。【註】師古曰:力,勤也。

又【禮·坊記】食時不力珍。【註】力,猶務也。

又【後漢·銚期傳】身被三創,而戰方力。【註】力,苦戰也。

又病甚曰力。【唐書·汲黯傳】臣犬馬病力。

又爲人役者曰力。【晉·陶潛·與子書】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勞。

又姓。【韻會】黃帝佐力牧之後。

又【韻補】叶力蘖切,苓入聲。【蘇軾·香積寺詩】此峯獨蒼然,感荷祖佛力。幽光發中夜,見者惟木客。

【漢典】
【卷十三】【力】

力 《說文解字》

【卷十三】【力】
《說文解字》

筋也。象人筋之形。治功曰力,能圉大災。凡力之屬皆从力。林直切〖注〗𠠲,古文。

《說文解字注》

(力)筋也。筋下曰:肉之力也。二篆爲轉注。筋者其體,力者其用也,非有二物。引申之,凡精神所勝任皆曰力。象人筋之形。𧰼其條理也。人之理曰力,故木之理曰朸,地之理曰阞,水之理曰泐。林直切。一部。治功曰力,周禮司勳文。能禦大災。國語、祭法文。引以釋治功曰力也。凡力之屬皆从力。

【漢典】

力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li˥˧ 唐代读音 *liək日语读音 CHIKARA TSUTOMERU RIKIMU韩语罗马 LYEK现代韩语 력 역越南语 lực

客家话 [陆丰腔] lit8 [梅县腔] lit8 [海陆腔] lit8 [客英字典] lit8 [台湾四县腔] lit8 [客语拼音字汇] lid6 [东莞腔] lit8 [沙头角腔] lit8 [宝安腔] lit8粤语 lik6潮州话 lag8 (lâk 旧时:lât)

近代音 來母 齊微韻 入聲作去聲 立小空;中古音 來母 職韻 入聲 力小韻 林直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來母 德部 ;王力系统:來母 職部 ;

官话 晋语 吴语 徽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力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力」 甲211合22370「力」 𠫑羌鐘戰國早期集成161「力」 郭.尊.15「力」 說文‧力部「力」 睡.日乙242「力」
「力」 乙453合22460「力」 中山王昔鼎戰國晚期集成2840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隸書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異體字
仂
𠠲
力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疠(li4)
    2. 唎(li4)
    3. 酈(li4)
    4. 塛(li4)
    5. 蛠(li4)
    6. 溧(li4)
    7. 㼖(li4)
    8. 䕻(li4)
    9. 䊪(li4)
    10. 儷(li4)
    11. 靂(li4)
    12. 历(li4)
同部首
    1. 務
    2. 㔘
    3. 勪
    4. 㔛
    5. 劷
    6. 劰
    7. 㔣
    8. 勉
    9. 労
    10. 务
    11. 勏
    12. 勌
同筆畫
    1. 𠂊
    2. 了
    3. 冖
    4. 刂
    5. 几
    6. 𠆢
    7. 乂
    8. 匕
    9. 匚
    10. 卩
    11. 𠄍
    12. 匸
初中古詩詞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清·纪昀 《河中石兽》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先秦·列御寇 列子《愚公移山》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先秦·列御寇 列子《愚公移山》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先秦·列御寇 列子《愚公移山》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先秦·礼记 《大道之行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唐·韩愈 《马说》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