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dǒu

ㄉㄡˇ

部首 斗

部外 7

總筆畫 11

斗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擴展A U+3AB7

左右結構

12514314412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gkuf

mtyj

ajte

14100

拼音 dǒu

注音 ㄉㄡˇ

部首 斗 部外 7總筆劃 11

擴展A 3AB7筆順 12514314412

㪷 基本解釋

● 㪷

dǒu ㄉㄡˇ


  1. 同「斗」。量器。《晏子春秋•內篇諫下十七》:「且合升㪷之微,以滿倉廩;合疏縷之綈,以成幃幕;大山之高,非一石也。」
【漢典】
【卯集下】【斗】 㪷·康熙筆画:11 ·部外筆画:7

㪷 《康熙字典》

【卯集下】【斗】 㪷·康熙筆画:11 ·部外筆画:7

【玉篇】俗斗字。【前漢·平帝紀】民捕蝗詣吏,以石㪷受錢。【後漢·仲長統傳】令畝收三斛,斛取一㪷。【管子·乗馬篇】六步一㪷。

【漢典】
【卷十四】【斗】

↳斗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㪷」字頭,请參考「斗」字:)
【卷十四】【斗】
《說文解字》

十升也。象形,有柄。凡斗之屬皆从斗。當口切〖注〗𣂑,古文。

《說文解字注》

(斗)十𦫵也。賈昌朝作𦫵十之也。此篆叚借爲斗陗之斗,因斗形方直也。俗乃製陡字。象形,有柄。上象斗形,下象其柄也。斗有柄者,葢象北斗。當口切。四部。許說俗字人持十爲斗。魏晉以後作𦫵。似𦫵非𦫵,似斤非斤,所謂人待十也。凡斗之屬皆从斗。

【漢典】

㪷 字源字形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異體字
斗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蚪(dou3)
    2. 䕱(dou3)
    3. 鈄(dou3)
    4. 㞳(dou3)
    5. 钭(dou3)
    6. 斗(dou3)
    7. 抖(dou3)
    8. 阧(dou3)
    9. 陡(dou3)
    10. 乧(dou3)
    11. 枓(dou3)
同部首
    1. 斜
    2. 㪻
    3. 斡
    4. 斘
    5. 㪳
    6. 㪹
    7. 斝
    8. 斞
    9. 斣
    10. 㪶
    11. 斚
    12. 斢
同筆畫
    1. 𠁅
    2. 渂
    3. 鹵
    4. 䧙
    5. 萦
    6. 䋊
    7. 䚶
    8. 䝖
    9. 訠
    10. 觖
    11. 㴁
    12. 㤾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