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jū

ㄐㄩ

部首 斗

部外 13

總筆畫 17

𣂏 𨟉 𨟛 𣂐 𨞜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擴展A U+3ABA

左右結構

12511125111344412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dhhf

kuyj

gdte

44800

拼音 jū

注音 ㄐㄩ

部首 斗 部外 13總筆劃 17

擴展A 3ABA筆順 12511125111344412

㪺 基本解釋

● 㪺

jū ㄐㄩ


  1. 舀取。
  2. 舀水的器具。

英語 to bale out; to decant liquids, to pour out liquor, a feast, a kind of utensil used to ladle out water

【漢典】
【卯集下】【斗】 㪺·康熙筆画:17 ·部外筆画:13

㪺 《康熙字典》

【卯集下】【斗】 㪺·康熙筆画:17 ·部外筆画:13

【廣韻】舉朱切【集韻】【韻會】恭于切,𠀤音拘。【說文】挹也。【博雅】抒也。【玉篇】酌也。【詩·小雅】不可以挹酒漿。【傳】挹,㪺也。【儀禮·士冠禮註】勺尊升所以㪺酒也。

又與仇同。【詩·小雅】賔載手仇。【註】仇讀曰㪺。

【漢典】
【卷十四】【斗】

㪺 《說文解字》

【卷十四】【斗】
《說文解字》

挹也。从斗𥇛聲。舉朱切

《說文解字注》

(㪺)挹也。挹亦抒也。詩箋、禮注皆用㪺。皆謂挹酒於尊中也。如鄭說、則賔筵之仇乃此字之叚借。从斗𥇛聲。舉朱切。古音葢在三部。故鄭得以易仇字。

【漢典】

㪺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 隸書 楷書 楷書 楷書
「㪺」說文‧斗部 「㪺」蒼頡篇11 「㪺」
說文小篆 隸書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異體字
𣂏
𨟉
𨟛
𣂐
𨞜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狙(ju1)
    2. 檋(ju1)
    3. 砠(ju1)
    4. 躹(ju1)
    5. 鮈(ju1)
    6. 凥(ju1)
    7. 苴(ju1)
    8. 鶋(ju1)
    9. 据(ju1)
    10. 鋸(ju1)
    11. 㐝(ju1)
    12. 鞠(ju1)
同部首
    1. 㪻
    2. 斗
    3. 㪳
    4. 斣
    5. 斞
    6. 斘
    7. 斝
    8. 斡
    9. 㪸
    10. 㪷
    11. 㪲
    12. 㪵
同筆畫
    1. 䴵
    2. 嶸
    3. 襄
    4. 鞝
    5. 鍿
    6. 藆
    7. 檜
    8. 謑
    9. 矰
    10. 輿
    11. 縬
    12. 𠓁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