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部首

異體字

部首 攴

部外 5

總筆畫 9

更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擴展A U+3A85

上下結構

12534215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gmwc

mbye

alix

10407

部首 攴 部外 5總筆劃 9

擴展A 3A85筆順 125342154

㪅 基本解釋

● 㪅


  1. 同「更」。

英語 (same as 更) to change, to alter

【漢典】
【卯集下】【攴】 㪅·康熙筆画:9 ·部外筆画:5

㪅 《康熙字典》

【卯集下】【攴】 㪅·康熙筆画:9 ·部外筆画:5

【廣韻】古行切【集韻】居行切,𠀤音庚。【說文】𢻰也。【九經字樣】隷省作更。【禮·曲禮】君子問更端。

又【禮·月令】更皮幣。【註】更,猶易也。

又【史記·曹相國世家】舉事無所變更。

又【禮·儒行】乃留,更僕未可終也。【釋文】更,代也。

又【史記·平準書】悉巴蜀租賦,不足以更之。【註】韋昭曰:更,續也。或曰更,償也。

又【玉篇】更,歷也,復也。【類篇】迭也。

又【禮·文王世子】遂設三老五更。【註】年老更事致仕者也。【後漢·禮儀志註】五更老人,知五行更代之事者。

又【前漢·昭帝紀】三年以前逋更賦未入者,皆勿收。【註】更有三品,有卒更,有踐更,有過更,古者正卒無常,人皆當迭爲之。一月一更,是爲卒更也。貧者欲得顧更錢者,次直者出錢顧之,是爲踐更也。天下人皆直戍邊三日,亦名爲更,律所謂繇戍也。諸不行者,出錢三百人官,官以給戍者,是爲過更也。

又因時變易刻漏曰更。【班固·西都賦】衞以嚴更之署。【註】督夜行鼓也。

又【豹隱紀談】楊萬里詩:天上歸來有六更。【註】內樓五更後,梆鼓徧作,名蝦蟇更。禁門初開,百官隨入,所謂六更也。

又官名。【前漢·百官公卿表】太子率更家令。【註】師古曰:掌知刻漏,故曰率更。

又【廣韻】【集韻】𠀤古孟切,音亙。【增韻】再也。

又【韻補】叶居良切。【司馬相如·長門賦】望中庭之藹藹兮,若季秋其降霜。夜曼曼其若歲兮,懷鬱鬱其不可再更。

【漢典】
【卷三】【攴】

↳更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㪅」字頭,请參考「更」字:)
【卷三】【攴】
《說文解字》

改也。从攴丙聲。古孟切。又,古行切

《說文解字注》

(更)改也。更訓改,亦訓繼。不改爲繼,改之亦爲繼,故小雅毛傳曰:庚,續也。用部庸下曰:庚,更事也。列子云:五年之後,心庚念是非,口庚言利害。七年之後,從心之所念庚無是非,從口之所言庚無利害。皆假庚爲更。今人分別平、去二音,非古也。从攴丙聲。古孟切。又古行切。古音在十部。

【漢典】

㪅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 隸書 楷書 楷書 楷書
「更」乙7680合10951 「䢚」盠方彝西周中期集成9899 「更」郭.六.32 「更」說文‧攴部 「更」睡虎地簡10.13 「㪅」
「更」佚439合20118 「更」曶鼎西周中期集成2838 「更」郭.六.33 「更」天文雜占2.2
「更」師𠭰簋西周晚期集成4324 「更」石門頌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隸書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異體字
更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部首
    1. 敲
    2. 㪚
    3. 㪡
    4. 敁
    5. 㪑
    6. 㪄
    7. 㪥
    8. 敊
    9. 㪕
    10. 㪫
    11. 㪜
    12. 㩿
同筆畫
    1. 洁
    2. 挀
    3. 閁
    4. 砃
    5. 钡
    6. 恼
    7. 㓫
    8. 恤
    9. 耎
    10. 㧝
    11. 𠔓
    12. 珇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