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部首

异体字

部首 隹

部外 4

总笔画 12

午

统一码

字形分析

笔顺

扩展B U+28F9F

左右结构

311232411121

五笔

仓颉

郑码

tfwy

ojog

maen

部首 隹 部外 4总笔画 12

扩展B 28F9F笔顺 311232411121

𨾟 基本解释

● 𨾟


  1. 同“午”。
【漢典】
【子集下】【十】 午·康熙筆画:4 ·部外筆画:2

↳午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录“𨾟”字头,请参考“午”字。)
【子集下】【十】 午·康熙筆画:4 ·部外筆画:2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疑古切,音五。【說文】牾也。五月隂氣午逆陽,冒地而出也。【徐曰】五月陽極隂生。仵者,正衝之也。

又辰名。【爾雅·釋天】太歲在午曰敦牂。【淮南子·時則訓】斗五月指午。

又【廣韻】交也。【韻會】一縱一橫曰旁午,猶言交橫也。【儀禮·特牲饋食】心舌皆去,本末午割之。【註】縱橫割也。【禮·內則】男角女羈。【註】午達曰羈。【疏】度尺而午,令女剪髮,留其頂上,縱橫各一,相通達也。【前漢·霍光傳】使者旁午。【註】旁午,分布也。

又舛午,違背也。見【前漢·劉向傳】。

又【前漢·劉向傳】水旱飢蝝,蠭午𠀤起。【註】猶雜沓也。

又【段成式詩】良人爲漬木瓜水,遮却紅腮交午痕。

又【韻會】馬屬午。晉姓司馬,因攺司馬官爲典午。

【漢典】
【卷十四】【午】

↳午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未收录“𨾟”字头,请参考“午”字:)
【卷十四】【午】
《說文解字》

啎也。五月,陰气午逆陽。冒地而出。此予矢同意。凡午之屬皆从午。疑古切

《說文解字注》

(午)啎也。啎者、屰也。五月侌气啎屰昜。冒地而出也。啎屰各本作午逆。今正。律書曰。午者、陰陽交。故曰午。律曆志曰。咢布於午。天文訓曰。午、仵也。陰氣從下上。與陽相仵逆也。廣雅釋言。午、仵也。按仵卽啎字。四月純陽。五月一陰屰陽。冒地而出。故製字以象其形。古者横直交互謂之午。義之引申也。儀禮度而午。注云。一縱一横曰午。象形。各本無此二字。今補。此與矢同意。矢之首與午相似。皆象貫之而出也。疑古切。五部。凡午之屬皆从午。

【漢典】

𨾟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 隸書 楷書 楷書 楷書
「𨾟」晉公盆春秋中期集成10342 「𨾟」
金文
字形对比
内地
台湾
异体字
午
【漢典】

【加载评论 】 【论坛讨论】

同部首
    1. 雙
    2. 隽
    3. 䧶
    4. 雑
    5. 雉
    6. 雗
    7. 隿
    8. 雞
    9. 集
    10. 雃
    11. 䧵
    12. 離
同笔画
    1. 惼
    2. 琸
    3. 葢
    4. 雰
    5. 䦸
    6. 跖
    7. 㟷
    8. 葲
    9. 椮
    10. 萭
    11. 㓹
    12. 祾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