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简繁

异体字

shì

ㄕˋ

部首 言

部外 10

总笔画 17

简体 谥

諡 谥 𧨦

统一码

字形分析

笔顺

基本区 U+8B1A

左右结构

41112514313425221

五笔

仓颉

郑码

四角

yuwl

yrtct

suol

08612

拼音 shì

注音 ㄕˋ

部首 言 部外 10总笔画 17

基本区 8B1A笔顺 41112514313425221

謚 基本解释

● 謚

shì ㄕˋ《廣韻》神至切,去至船。錫部。


  1. 古代帝王、貴族、大臣等死後依其一生所行事蹟給予的稱號。《禮記•樂記》:“故觀其舞,知其德,聞其謚,知其行也。”
  2. 加給謚號,定謚號。《左傳•宣公十年》:“(鄭人)改葬幽公,謚之曰靈。”
  3. 稱;號。漢司馬相如《喻巴蜀檄》:“身死無名,謚為至愚。”
  4. 静。《爾雅•釋詁上》:“謚,静也。”

● 謚

yì 〡ˋ《廣韻》伊昔切,入昔影。


  1. 笑貌。《玉篇•言部》:“謚,笑皃。”

● 謚

xì ㄒ〡ˋ《集韻》聲激切,入錫曉。


  1. 笑聲。《集韻•錫韻》:“謚,笑聲。”

英语 to confer posthumous titles

德语 nach dem Tode verliehener Ehrenname (English: posthumous title)​ (S)​,Nachruf (S)​,Ehrennamen verleihen

法语 Nom posthume

【漢典】

謚 详细解释

詳細字義


◎ 謚

shì

名

(1) (形聲。从言,益聲。用言論給予褒貶,故從言。本作「謚」。本義:古代皇帝、貴族、大臣、傑出官員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後所加的帶有褒貶意義的稱號) 同本義 [posthumous title (of emperor, distinguished minister)]

謚,行之跡也。——《北堂書鈔》引《說文》

謚者,別尊卑,彰有德也。——《白虎通》

先王謚以尊名。——《禮記·表記》

誄生時所行爲之謚。——《論衡·道應》

增謚美顯,榮於身後。——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又如:謚法(由主祭者將名號贈給死者,以表彰他一生的功業);謚寶(古代帝王寢墓中,刻有帝后謚號的璽印);謚譜(記載謚號的譜牒);謚名(謚號)

詞性變化


◎ 謚

shì

動

(1) 授與,加封;尤指死後追封 [confer]

幸德謚爲洞簫兮。——王褒《洞簫賦》

身死無名,謚爲至愚,恥及父母,爲天下笑。——《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又如:謚告(贈謚的文告);謚典(贈謚的典禮)

【漢典】

謚 國語辭典

謚
  1. 「諡 」的異體字。

謚ㄧˋyì
形
  1. 笑的樣子。《玉篇·言部》:「謚,笑貌。」

【漢典】
【酉集上】【言】 謚·康熙筆画:17 ·部外筆画:10

謚 《康熙字典》

【酉集上】【言】 謚·康熙筆画:17 ·部外筆画:10

【唐韻】【集韻】𠀤伊昔切,音益。【說文】笑貌。

又【集韻】馨激切,音鬩。笑聲。或作赥。 【正字通】俗用爲誄行之諡,非。

【漢典】
【卷三】【言】

謚 《说文解字》

【卷三】【言】
《說文解字》

笑皃。从言益聲。伊昔切。又,呼狄切

《說文解字注》

(謚)行之迹也。周書謚法解、檀弓樂記表記注皆云:謚者,行之迹也。謚、迹曡韵。从言益聲。按各本作從言兮皿闕,此後人妄改也。攷玄應書引說文:謚,行之迹也。從言益聲。五經文字曰:謚,說文也。𧨦,字林也。字林以謚爲𥬇聲,音呼益反。廣韵曰:諡,說文作謚。六書故曰:唐本說文無諡,但有謚,行之迹也。據此四者,說文從言益無疑矣。自呂忱改爲𧨦,唐宋之閒又或改爲諡,遂有改說文而依字林,羼入謚笑皃於部末者。然唐開成石經、宋一代書版皆作謚不作諡,知徐鉉之書不能易天下是非之公也。近宗說文者,不能攷知說文之舊,如汲古閣刊經典依宋作謚矣,而覆改爲諡,可歎也。今正諡爲謚,而刪部末之謚𥬇皃,學者可以撥雲霧而覩青天矣。神至切。古音在十六部。

【漢典】

謚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ʂʅ˥˧ 日语读音 OKURINA韩语罗马 IK现代韩语 익

客家话 [台湾四县腔] jit7 [梅县腔] jit7 [海陆腔] rit7 [客英字典] shi5 jit7 [陆丰腔] shi6粤语 si3潮州话 i3

近代音 審母 支思韻 去聲 是小空;中古音 影母 昔韻 入聲 益小韻 伊昔切 三等 開口;牀船母 至韻 去聲 示小韻 神至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定母 錫部 ;王力系统:船母 錫部 ;

吴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謚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說文 秦系簡牘 楷書 楷書 楷書
      「謚」 說文‧言部   「謚」 「谥」 「謚」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对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异体字
諡
谥
𧨦
【漢典】

【加载评论 】 【论坛讨论】

同音字
    1. 㱁(shi4)
    2. 柿(shi4)
    3. 忯(shi4)
    4. 烒(shi4)
    5. 楴(shi4)
    6. 筮(shi4)
    7. 舐(shi4)
    8. 狧(shi4)
    9. 似(shi4)
    10. 释(shi4)
    11. 䛈(shi4)
    12. 谥(shi4)
同部首
    1. 謿
    2. 詴
    3. 諷
    4. 譹
    5. 譂
    6. 䚹
    7. 訛
    8. 詟
    9. 䚮
    10. 諪
    11. 試
    12. 䜟
同笔画
    1. 㸣
    2. 嬥
    3. 濿
    4. 鵀
    5. 鳁
    6. 䨨
    7. 䚊
    8. 䌔
    9. 濮
    10. 䁰
    11. 䏆
    12. 䜰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