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部首

異體字

部首 魚

部外 12

總筆畫 23

鰈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擴展B U+29EF5

左右結構

35251214444341251541541

五筆

倉頡

鄭碼

qown

nform

royy

部首 魚 部外 12總筆劃 23

擴展B 29EF5筆順 35251214444341251541541

𩻵 基本解釋

● 𩻵


  1. 同「鰈」。比目魚。
【漢典】
【亥集中】【魚】 鰈·康熙筆画:20 ·部外筆画:9

↳鰈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錄「𩻵」字頭,请參考「鰈」字。)
【亥集中】【魚】 鰈·康熙筆画:20 ·部外筆画:9

【唐韻】吐盍切【集韻】託盍切,𠀤音榻。【說文】比目魚也。【爾雅·釋地】東方有比目魚,不比不行,其名謂之鰈。【註】狀似牛𦜉,鱗細,紫黑色,一眼,兩片相合乃得行。今水中所在有之。江東又呼爲王餘魚。【後漢·邊讓傳註】比目魚,一名鰈,今江東呼爲板魚。【異物志】一名箬葉魚。俗呼鞋底魚。臨海志曰:婢屣魚。風土記曰:奴屩魚。【集韻】或作魼。

又【集韻】達協切,音牒。義同。或作鰨。

又【集韻】七接切,音妾。與鯜同。魚名。出樂浪潘國。

又【集韻】實洽切,音箑。魻鰈,鱗次衆多也。一曰裝飾重疉貌。詳魻字註。

【漢典】

𩻵 字源字形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異體字
鰈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部首
    1. 魼
    2. 鮷
    3. 鰏
    4. 鰙
    5. 䱰
    6. 鯦
    7. 鯣
    8. 䱾
    9. 魰
    10. 鯰
    11. 䲗
    12. 魲
同筆畫
    1. 鼶
    2. 㸐
    3. 轣
    4. 鱝
    5. 䯦
    6. 攨
    7. 籠
    8. 襼
    9. 䴁
    10. 艬
    11. 驖
    12. 鱕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