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部首

異體字

部首 骨

部外 6

總筆畫 16

䯤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擴展B U+29A48

左右結構

255452511341154

五筆

鄭碼

mewc

lwbz

部首 骨 部外 6總筆劃 15

擴展B 29A48筆順 255452511341154

𩩈 基本解釋

● 𩩈


  1. 同「䯤」。
【漢典】
【亥集上】【骨】 䯤·康熙筆画:23 ·部外筆画:13

↳䯤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錄「𩩈」字頭,请參考「䯤」字。)
【亥集上】【骨】 䯤·康熙筆画:23 ·部外筆画:13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古外切,音儈。【說文】骨擿之可會髮者。通作會。【詩·衞風】會弁如星。【傳】皮弁所以會髮。【釋文】會,說文作䯤。【周禮·夏官·弁師】王之皮弁會五采。【註】故書會作䯤,謂以五采束髮也。

又通作檜。【儀禮·士喪禮】檜用組乃筓。【註】檜讀與䯤同,書之異耳。沛國人謂反紒爲䯤。【廣韻】䯤,同鬠。

【漢典】
【卷四】【骨】

↳䯤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𩩈」字頭,请參考「䯤」字:)
【卷四】【骨】
《說文解字》

骨擿之可會髮者。从骨會聲。《詩》曰:“䯤弁如星。”古外切

《說文解字注》

(䯤)骨擿之可會髮者。䯤㑹曡韵。鄘風。象之揥也。毛曰。揥所以摘髮。摘本又作擿。䯤所以㑹髮、與揥所以擿髮訓釋正同。䯤與揥一物而少異。釋名曰。揥、摘也。所以摘髮也。導所以導擽𩯭髮、使入巾幘之裏也。或曰擽𩯭以事名之也。然則揥一名擿。鄘風所云也。導一名撩𩯭。漢魏巳後多云玉導、簪導。今人之抿簪。詩、禮之䯤也。周禮弁師。㑹五采玉琪。注曰。故書㑹作䯤。先鄭云。讀如馬㑹之㑹。謂以五采束髮也。士喪禮。檜用組。乃筓。檜讀與䯤同。書之異耳。說曰。以組束髮。乃箸筓。謂之檜。沛國人謂反紒爲䯤。按先鄭說云爾者、葢由㑹髮之器謂之䯤。因之束髮謂之䯤。與儀禮之檜同。今士喪禮字作鬠。注云。古文鬠皆爲括。骨擿猶象揥也。必云骨者、爲其字從骨。䯤者、獸骨之成器者也。故廁於末。从骨。㑹聲。形聲包㑹意也。古外切。十五部。詩曰。䯤弁如星。衛風文。今作㑹弁。毛傳曰。弁、皮弁。所以㑹髮。按此傳極可疑。葢淺人改竄也。皮弁者、諸矦所以視朔及與諸矦相朝聘。非爲㑹髮之用也。云所以會髮。殊不辭矣。說文多沿毛傳。其云可㑹髮者、必本毛傳此文。葢毛詩本作䯤弁。傳本云䯤所以㑹髮。弁、皮弁。正同周禮故書皮弁䯤五采。謂先束髮而後戴弁。其光耀如星也。自鄭箋毛詩乃易䯤爲㑹。釋爲弁之縫中。與注周禮從今書不從故書正同。後人據箋改傳。致有此不通耳。毛、許、先鄭說詩禮皆與後鄭不同。其義則後鄭爲長。

【漢典】

𩩈 字源字形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異體字
䯤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部首
    1. 骪
    2. 䯋
    3. 體
    4. 䯙
    5. 骬
    6. 骯
    7. 䯝
    8. 髀
    9. 髏
    10. 䯦
    11. 髗
    12. 䯔
同筆畫
    1. 黎
    2. 䠆
    3. 黎
    4. 鲠
    5. 暭
    6. 㵛
    7. 踟
    8. 遵
    9. 輪
    10. 撮
    11. 蜵
    12. 嘠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