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部首

異體字

部首 隶

部外 7

總筆畫 15

肄 隸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擴展B U+28F79

左右結構

153113451124134

五筆

倉頡

鄭碼

xtdi

pkle

rrxk

部首 隶 部外 7總筆劃 15

擴展B 28F79筆順 153113451124134

𨽹 基本解釋

●𨽹

yì ㄧˋ


  1. 同「肄」。學習;練習。《史記•樂書》:「孝惠、孝文、孝景無所增更於樂府,習常𨽹舊而已。」
  2. 同「肄」。蘖;嫩條。《篇海類編•通用類•隶部》:「𨽹,同肄。嫩條斬而復生也。」
  3. 同「肄」。勞苦。《篇海類編•通用類•隶部》:「𨽹,同肄。勞也。」
  4. 姓。宋邵思《姓解》卷三:「𨽹,古有善筭者𨽹首。」

●𨽹

lì ㄌ〡ˋ


  1. 用同「隸」。奴隸。唐皮日休《河橋賦》:「有賢有俊,有𨽹有臺。」
【漢典】
【戌集中】【隶】 𨽹·康熙筆画:15 ·部外筆画:7

𨽹 《康熙字典》

【戌集中】【隶】 𨽹·康熙筆画:15 ·部外筆画:7

【字彙】同肄。詳聿部肄字註。

又【揚子·方言】烈枿餘也,秦晉之閒曰𨽹。【註】音謚。○按集韻隶字註引方言作隶,方言今本作𨽹,特兩存之。

【漢典】
【卷三】【𦘒】

↳𢄥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𨽹」字頭,请參考「𢄥」字:)
【卷三】【𦘒】
《說文解字》

習也。从𦘒㣇聲。𨽼,籒文𢄥。肄,篆文𢄥。羊至切

《說文解字注》

(𢄥)習也。从𦘒。㣇聲。羊至切。十五部。

(𧲁)籒文𢑩。此依小徐。右從𦘒,左從籒文㣇也。

(肄)篆文𢑩。按此條先以古文,亦上部之例也。必先古文者,古文從𦘒,篆不從𦘒也。各本篆文右從𦘒,則何不以篆文居首哉。肆從隶而隷作肆。肄亦同也。類篇不誤。今正。𠤕,古文矢字。𠤗、疑二字從之。此亦從𠤕聲也。

【漢典】

𨽹 字源字形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異體字
肄
隸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部首
    1. 隷
    2. 隸
    3. 隶
同筆畫
    1. 鞐
    2. 䁜
    3. 踒
    4. 廛
    5. 鋭
    6. 䝌
    7. 槼
    8. 䊚
    9. 銾
    10. 霃
    11. 賩
    12. 熞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