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dùn
chuàn
tún
ㄉㄨㄣˋ
ㄔㄨㄢˋ
ㄊㄨㄣˊ
部首 辵
部外 9
總筆畫 13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擴展B U+28521
511353334454
五筆
倉頡
鄭碼
vepi
ynmo
wxgq
拼音 dùn chuàn tún
注音 ㄉㄨㄣˋ ㄔㄨㄢˋ ㄊㄨㄣˊ
部首 辵 部外 9總筆劃 12
擴展B 28521筆順 511353334454
● 𨔡
dùn ㄉㄨㄣˋ
chuàn ㄔㄨㄢˋ
tún ㄊㄨㄣˊ
【說文】古文遁字。【前漢·匈奴傳贊】𨔡逃𥨥伏。
又【班固·敘傳】攜手𨔡秦。【註】𨔡,古遯字。
又【字彙補】丑絹切,音猭。動也。
小豕也。从彖省,象形。从又持肉,以給祠祀。凡豚之屬皆从豚。豚,篆文从肉豕。徒魂切
(𢄉)小豕也。方言:豬,其子或謂之豚,或謂之豯。从古文豕。各本作从㣇省,象形五字。非也,今正。从又持肉,以給祠祀也。凡祭宗廟之禮,豕曰剛鬛。豚曰腯肥。又,手也。徒䰟切。十三部。凡𢄉之屬皆从𢄉。各本𢄉作豚。誤,今正。
(豚)篆文从肉豕。上古文,此小篆也。亦以上附二之例。不入豚於豕部附以古文𧱯者,以有从𧱯之𢖨則不得不立此部首也。爾雅音義曰:籒文作豚。玉篇亦曰:豚者,籒文皆誤。恐學者惑焉,故箸於此。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