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部首

異體字

部首 辵

部外 8

總筆畫 12

遇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擴展B U+28506

左下包圍結構

41533444454

五筆

倉頡

鄭碼

ywup

yysy

wsot

部首 辵 部外 8總筆劃 11

擴展B 28506筆順 41533444454

𨔆 基本解釋

● 𨔆


  1. 同「遊」。
【漢典】
【酉集下】【辵】 遇·康熙筆画:16 ·部外筆画:9

↳遇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錄「𨔆」字頭,请參考「遇」字。)
【酉集下】【辵】 遇·康熙筆画:16 ·部外筆画:9

〔古文〕𠓱【唐韻】牛具切【集韻】【韻會】元具切【等韻】魚具切,𠀤音寓。【玉篇】見也,道路相逢也。【廣韻】不期而會也。【春秋·隱八年】宋公、衞侯遇于垂。【穀梁傳】不期而會曰遇。【禮·曲禮】諸侯未及期相見曰遇。【註】未及期,在期日之前也。【周禮·春官·大宗伯】諸侯冬見曰遇。【註】偶也,欲其若不期而偶至也。

又待也,接也。【前漢·季布傳】遇人恭謹。

又【蒯通傳】漢王遇我厚。

又合也。【前漢·揚雄傳】七十說而不遇。

又姓。【風俗通】漢有遇冲,爲河內太守。

又【字彙補】五口切,與偶同。【史記·天官書】氣相遇者,使𤰞勝高。

又【集韻】【韻會】𠀤魚容切,音顒。地名。【史記·高帝紀】戰曲遇東。【註】曲音齲,遇音顒。

【漢典】
【卷二】【辵】

↳遇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𨔆」字頭,请參考「遇」字:)
【卷二】【辵】
《說文解字》

逢也。从辵禺聲。牛具切〖注〗𠓱,古文遇。

《說文解字注》

(遇)逢也。从辵。禺聲。牛具切。古音在四部。

【漢典】

𨔆 字源字形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異體字
遇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部首
    1. 辻
    2. 迃
    3. 通
    4. 遶
    5. 追
    6. 䢊
    7. 逳
    8. 遖
    9. 迭
    10. 迳
    11. 邅
    12. 䢟
同筆畫
    1. 眶
    2. 馃
    3. 祷
    4. 猅
    5. 㧿
    6. 埤
    7. 㰰
    8. 埯
    9. 掖
    10. 㖠
    11. 淒
    12. 菙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