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部首

異體字

部首 足

部外 3

總筆畫 10

跀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擴展B U+27FCA

左右結構

2512121135

五筆

倉頡

鄭碼

khgm

rmmhn

jiaq

部首 足 部外 3總筆劃 10

擴展B 27FCA筆順 2512121135

𧿊 基本解釋

● 𧿊


  1. 同「跀」。
【漢典】
【酉集中】【足】 跀·康熙筆画:11 ·部外筆画:4

↳跀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錄「𧿊」字頭,请參考「跀」字。)
【酉集中】【足】 跀·康熙筆画:11 ·部外筆画:4

【唐韻】【集韻】𠀤魚厥切,音月。【說文】斷足也。【韓非子·外儲說】孔子相衞,弟子子臯爲獄吏,跀人足。【玉篇】或作刖。【類篇】跀或从兀作𧿁。

又【集韻】五忽切,音兀。

又五括切,音抈。義𠀤同。

又與髻通。【周禮·冬官考工記瓬人】髻墾薜暴不入市。【註】髻,讀爲跀。【註】謂器不正敧邪者也。

 

【漢典】
【卷二】【足】

↳跀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𧿊」字頭,请參考「跀」字:)
【卷二】【足】
《說文解字》

斷足也。从足月聲。𧿁,跀或从兀。魚厥切

《說文解字注》

(跀)𣃔足也。此與刀部刖異義。刖,絕也。經傳多以刖爲跀。周禮司㓝注云:周改臏作刖。按唐虞夏㓝用髕,去其厀頭骨也。周用跀,𣃔足也。凡於周言臏者,舉本名也。莊子:魯有兀者叔山無趾,踵見仲尼。崔譔云:無趾故踵行。然則跀㓝卽漢之斬趾。無足指,故以足跟行也。無足指不能行,故別爲刖足者之屨以助其行,左氏云踊貴屨賤是也。髕則足廢不能行,跀則用踊尙可行,故跀輕於髕也。跀一名䠊,䠊一作剕。鄭駁異義云:皋陶改臏爲剕,呂㓝有剕,周改剕爲刖。此恐誤,與司㓝注不合。从足月聲。魚厥切。十五部。

(𧿁)跀或从兀。亦形聲。莊子養生主注曰:介,偏刖之名。崔本作兀,又作𧿁,云𣃔足也。德充符:申徒嘉,兀者也。李云:刖足曰兀。

【漢典】

𧿊 字源字形

字形對比
CHN
TPE
異體字
跀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部首
    1. 趾
    2. 䠜
    3. 躠
    4. 踑
    5. 踈
    6. 踌
    7. 趸
    8. 䠤
    9. 䠖
    10. 躘
    11. 踝
    12. 踬
同筆畫
    1. 烅
    2. 桨
    3. 逎
    4. 烝
    5. 浰
    6. 挰
    7. 砲
    8. 䓍
    9. 屓
    10. 唠
    11. 䏬
    12. 眛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