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部首

異體字

部首 艸

部外 10

總筆畫 14

軛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擴展B U+26DD6

左右結構

1222511121355

五筆

倉頡

鄭碼

ajdb

tjmsu

ekgy

部首 艸 部外 10總筆劃 13

擴展B 26DD6筆順 1222511121355

𦷖 基本解釋

● 𦷖


  1. 同「軛」。
【漢典】
【酉集下】【車】 軛·康熙筆画:11 ·部外筆画:4

↳軛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錄「𦷖」字頭,请參考「軛」字。)
【酉集下】【車】 軛·康熙筆画:11 ·部外筆画:4

【廣韻】於革切【集韻】【韻會】【正韻】乙革切,𠀤音厄。【正韻】轅端橫木,駕馬領者。【周禮·冬官考工記】輈人衡任。【註】衡任謂兩軛之閒也。【疏】服馬有二,一馬有一軛。軛者,厄馬領不得出也。 【集韻】或作枙。【莊子·馬蹄篇】加之以衡枙。

又叶乙役切,音鬱。【古詩】南箕北有斗,牽牛不負軛。良無磐石固,虛名復何益。

【漢典】

𦷖 字源字形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異體字
軛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部首
    1. 苌
    2. 蘤
    3. 苻
    4. 䔥
    5. 莚
    6. 蘜
    7. 蔀
    8. 芇
    9. 䓪
    10. 蓻
    11. 茼
    12. 菅
同筆畫
    1. 稞
    2. 锱
    3. 硹
    4. 僀
    5. 痷
    6. 諍
    7. 㷟
    8. 酫
    9. 缡
    10. 蛷
    11. 蔱
    12. 搟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