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tiàn

ㄊㄧㄢˋ

部首 耳

部外 4

總筆畫 10

瑱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擴展B U+2653F

左右結構

1221111134

五筆

倉頡

鄭碼

bgdy

sjmk

ceag

拼音 tiàn

注音 ㄊㄧㄢˋ

部首 耳 部外 4總筆劃 10

擴展B 2653F筆順 1221111134

𦔿 基本解釋

● 𦔿

tiàn ㄊㄧㄢˋ


  1. 同「瑱」。古人冠冕上垂在兩側的裝飾物,用玉石或貝製成。
【漢典】
【未集中】【耳】 𦔿·康熙筆画:10 ·部外筆画:4

𦔿 《康熙字典》

【未集中】【耳】 𦔿·康熙筆画:10 ·部外筆画:4

【篇海】他甸切,天去聲。【字彙】與瑱同。

【漢典】
【卷一】【玉】

↳瑱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𦔿」字頭,请參考「瑱」字:)
【卷一】【玉】
《說文解字》

以玉充耳也。从玉眞聲。《詩》曰:“玉之瑱兮。” 𦗁,瑱或从耳。他甸切〖注〗臣鉉等曰:今充耳字更从玉㫄充,非是。

《說文解字注》

(瑱)㠯玉充耳也。詩毛傳曰。瑱、塞耳也。又曰。充耳謂之瑱。天子玉瑱。諸矦以石。按瑱不皆以玉。許專云以玉者、爲其字之从玉也。凡字从某爲某之屬。許君必言其故。从王。眞聲。佗甸切。十二部。詩曰。玉之瑱兮。鄘君子偕老文。今詩兮作也。女部又引邦之媛兮。可知此篇也字古皆作兮。孫毓詩評亦引玉之瑱兮。


(𦗁)或从耳。攷工記注引左傳。縳一如瑱。釋文曰。瑱本或作𦗁。耳形眞聲。不入耳部者、爲其同字異處。且難定其正體或體。凡附見之例𦕑此。

【漢典】

𦔿 字源字形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異體字
瑱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部首
    1. 耺
    2. 聛
    3. 聄
    4. 䎸
    5. 聕
    6. 䏀
    7. 職
    8. 䏃
    9. 聈
    10. 聮
    11. 聢
    12. 䎽
同筆畫
    1. 牷
    2. 㸧
    3. 釠
    4. 㢃
    5. 䧒
    6. 祤
    7. 㝸
    8. 毢
    9. 笓
    10. 䓈
    11. 晈
    12. 顽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