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部首

異體字

部首 羊

部外 8

總筆畫 14

眣 睪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擴展B U+2639D

上下結構

25111134431112

五筆

倉頡

鄭碼

hdud

buktq

lguc

部首 羊 部外 8總筆劃 14

擴展B 2639D筆順 25111134431112

𦎝 基本解釋

● 𦎝


  1. 同「睪」。
【漢典】
【午集中】【目】 眣·康熙筆画:10 ·部外筆画:5

↳眣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錄「𦎝」字頭,请參考「眣」字。)
【午集中】【目】 眣·康熙筆画:10 ·部外筆画:5

〔古文〕𥄺【唐韻】丑栗切【集韻】【韻會】敕栗切,𠀤音抶。【說文】目不正也。从目失聲。【徐曰】其視散,若有所失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徒結切【正韻】杜結切,𠀤音絰。義同。

又【類篇】目出貌。或作眰𥈖。

又【廣韻】陟鎋切,音哳。目露貌。

又【集韻】𥉈古作眣。註詳十畫。○按眣與䀢別。《韻會》眣註,存《說文》本訓,復載增韻,以目通指曰眣,誤。《正韻》及《字彙》譌誤與增韻同。

又《類篇》眣,或作䀵,音升基切。引《春秋傳》眣魯衞之使,亦誤。

【漢典】
【卷四】【目】

↳眣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𦎝」字頭,请參考「眣」字:)
【卷四】【目】
《說文解字》

目不正也。从目失聲。丑栗切

《說文解字注》

(眣)目不從正也。鉉無從字。非。自眺至此皆狀目之邪。所謂匈中不正者也。按公羊傳文六年。䀢晉大夫使與公盟也。何云。以目通指曰䀢。成二年。卻克䀢魯衞之使。使以其辭而爲之請。釋文字皆从矢。云䀢音舜。本又作眣。丑乙反。又大結反。五經文字曰。䀢音舜。見春秋傳。開成石經公羊二皆作䀢。疑此字从矢會意。从失者其譌體。以譌體改說文。淺人無識之故也。陸云又作眣而巳。未嘗云說文作眣也。許云目不从正者、公羊㒳言䀢皆不以正也。从目。失聲。丑栗切。十二部。

【漢典】

𦎝 字源字形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異體字
眣
睪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部首
    1. 䍸
    2. 䍭
    3. 羻
    4. 羼
    5. 䍽
    6. 羓
    7. 羱
    8. 䍩
    9. 䍧
    10. 羷
    11. 羠
    12. 䍺
同筆畫
    1. 䣻
    2. 噉
    3. 㒓
    4. 魢
    5. 蔘
    6. 銨
    7. 畼
    8. 暱
    9. 嗻
    10. 䤦
    11. 䦛
    12. 読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