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部首

異體字

部首 支

部外 6

總筆畫 10

豉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擴展B U+22EC3

左右結構

2112341254

五筆

倉頡

鄭碼

hifc

yfje

idex

部首 支 部外 6總筆劃 10

擴展B 22EC3筆順 2112341254

𢻃 基本解釋

●𢻃

chǐ ㄔˇ


  1. 同「豉」。《説文•尗部》:「𢻃,配鹽幽尗也。从尗,支聲。豉,俗𢻃,从豆。」《玉篇•尗部》:「𢻃,以調五味也。今作豉。」
【漢典】
【卯集下】【支】 𢻃·康熙筆画:10 ·部外筆画:6

𢻃 《康熙字典》

【卯集下】【支】 𢻃·康熙筆画:10 ·部外筆画:6

【唐韻】【集韻】是義切【正韻】時吏切,𠀤音豉。【說文】配鹽幽尗也。从尗,支聲。【註】俗从豆作豉。【玉篇】以調五味也。【史記·貨殖傳】鹽𢻃千合。

【漢典】
【卷七】【尗】

𢻃 《說文解字》

【卷七】【尗】
《說文解字》

配鹽幽尗也。从尗支聲。豉,俗𢻃从豆。是義切文二 重一

《說文解字注》

(敊)配鹽幽尗也。廣雅說飮食曰:寑、䤁、鬰、𠪮、幽也。幽與𩰪同義。以豆𩰪之,其味苦。招䰟曰:大苦鹹酸,辛甘行些。王云:大苦,豉也。辛謂椒薑也,甘謂飴蜜也,言取豉汁調和以椒薑鹹酢,和以飴、蜜,則辛甘之味皆發而行也。釋名曰:豉,嗜也。五味調和,須之而成,乃可甘嗜。故齊人謂豉聲同嗜也。按齊民要術說作豉必室中溫煖,所謂幽尗也。云食經作豉法,用鹽五𦫵,所謂配鹽也。从尗支聲。是義切。十六部。


(豉)豉,俗𢻃从豆。此可證尗豆爲古今字。豆部之𧯦字、𧯡字皆非古文所有也。

【漢典】

𢻃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 隸書 楷書 楷書 楷書
「𢻃」說文‧尗部 「𢻃」一號墓竹簡101 「𢻃」
「豉」說文或體
說文小篆 隸書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異體字
豉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䜻(chi3)
    2. 恥(chi3)
    3. 欼(chi3)
    4. 歯(chi3)
    5. 卶(chi3)
    6. 耻(chi3)
    7. 尺(chi3)
    8. 㱀(chi3)
    9. 伬(chi3)
    10. 袳(chi3)
    11. 䰩(chi3)
    12. 齒(chi3)
同部首
    1. 㩼
    2. 㩽
    3. 攰
    4. 攲
    5. 支
    6. 㩾
    7. 㩻
    8. 㩺
    9. 攳
    10. 攱
同筆畫
    1. 蚌
    2. 耿
    3. 䋁
    4. 笫
    5. 氩
    6. 㧧
    7. 㖕
    8. 钹
    9. 宽
    10. 冧
    11. 翃
    12. 䂠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