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部首

異體字

部首 广

部外 12

總筆畫 15

訾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擴展B U+222C0

左上包圍結構

4132121354111251

五筆

倉頡

鄭碼

yhxy

iypr

tgrs

部首 广 部外 13總筆劃 16

擴展B 222C0筆順 4132121354111251

𢋀 基本解釋

● 𢋀


  1. 同「訾」。
【漢典】
【備考·寅集】【广】 𢋀·康熙筆画:16 ·部外筆画:13

𢋀 《康熙字典》

【備考·寅集】【广】 𢋀·康熙筆画:16 ·部外筆画:13

【篇海類編】音資。

【漢典】
【卷三】【言】

↳訾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𢋀」字頭,请參考「訾」字:)
【卷三】【言】
《說文解字》

不思稱意也。从言此聲。《詩》曰:“翕翕訿訿。”將此切

《說文解字注》

(訾)訾訾、逗。二字今補。不思稱意也。釋訓云。翕翕訿訿、莫供職也。毛傳云。潝潝然患其上。訿訿然不思稱其上。不思稱其上者、謂不思報稱其上之恩也。大雅傳云。訿訿、寙不供事也。二傳辭異義同。意者、意內言外之意。按禮記少儀注。訾、思也。凡二見。此别一義。从言。此聲。將此切。十五十六部。按呰毁字古作呰。與訾别。後人混用。詩曰。翕翕訿訿。小雅文。

【漢典】

𢋀 字源字形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異體字
訾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部首
    1. 庇
    2. 廠
    3. 㡲
    4. 庙
    5. 庽
    6. 庬
    7. 庪
    8. 庐
    9. 度
    10. 廅
    11. 庒
    12. 廒
同筆畫
    1. 䈲
    2. 墽
    3. 舉
    4. 磥
    5. 鮁
    6. 㵯
    7. 䒌
    8. 撉
    9. 憷
    10. 豮
    11. 諽
    12. 磣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