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部首

異體字

部首 口

部外 2

總筆畫 5

召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擴展B U+20BA6

上下結構

43251

五筆

倉頡

鄭碼

ukf

cr

udj

部首 口 部外 2總筆劃 5

擴展B 20BA6筆順 43251

𠮦 基本解釋

● 𠮦

zhào ㄓㄠˋ


  1. 同「召」。
  2. 〈韓〉棗也。棗子。(見鄉藥文獻)
【漢典】
【丑集上】【口】 召·康熙筆画:5 ·部外筆画:2

↳召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錄「𠮦」字頭,请參考「召」字。)
【丑集上】【口】 召·康熙筆画:5 ·部外筆画:2

【唐韻】直少切【集韻】【韻會】【正韻】直笑切,𠀤潮去聲。【說文】評也。【王逸曰】以手曰招,以言曰召。【書·甘誓】大戰于甘,乃召六卿。【詩·齊風】自公召之。【禮·曲禮】父召,無諾唯而起。

又【廣韻】【正韻】實照切【集韻】【韻會】時照切,𠀤同邵。【廣韻】邑名。【詩序】甘棠,美召伯也。【箋】召伯,姬姓,名奭,食邑于召。

又姓。【廣韻】召公之後。【前漢·循吏傳】召信臣,九江壽春人。【氏族博考】春秋召與邵一氏,後分爲二,汝南安陽之族皆从邵。

【漢典】
【卷二】【口】

↳召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𠮦」字頭,请參考「召」字:)
【卷二】【口】
《說文解字》

𧦝也。从口刀聲。直少切

《說文解字注》

(召)𧦝也。言部曰。𧦝、召也。从口。刀聲。直少切。二部。

【漢典】

𠮦 字源字形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異體字
召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䈇(zhao4)
    2. 㨄(zhao4)
    3. 䧂(zhao4)
    4. 鮡(zhao4)
    5. 诏(zhao4)
    6. 䖺(zhao4)
    7. 旐(zhao4)
    8. 趙(zhao4)
    9. 兆(zhao4)
    10. 㑿(zhao4)
    11. 詔(zhao4)
    12. 肁(zhao4)
同部首
    1. 嗇
    2. 唝
    3. 嗕
    4. 㗥
    5. 呝
    6. 唛
    7. 呑
    8. 嗷
    9. 嘵
    10. 唗
    11. 㖳
    12. 嚲
同筆畫
    1. 四
    2. 外
    3. 尒
    4. 肊
    5. 仨
    6. 左
    7. 甩
    8. 邗
    9. 㞋
    10. 加
    11. 句
    12. 冚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