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部首

異體字

部首 人

部外 12

總筆畫 14

夏 𨂮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擴展B U+2037A

上下結構

34125221542134

五筆

倉頡

鄭碼

wglh

omwo

odzi

部首 人 部外 12總筆劃 14

擴展B 2037A筆順 34125221542134

𠍺 基本解釋

● 𠍺


  1. 同「夏」。《説文•夂部》:「𠍺,古文夏。」
【漢典】
【子集中】【人】 𠍺·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12

𠍺 《康熙字典》

【子集中】【人】 𠍺·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12

【玉篇】古文夏字。註詳夂部七畫。

【漢典】
【卷五】【夊】

↳夏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𠍺」字頭,请參考「夏」字:)
【卷五】【夊】
《說文解字》

中國之人也。从夊从頁从𦥑。𦥑,兩手;夊,兩足也。𠍺,古文夏。胡雅切

《說文解字注》

(夏)中國之人也。以別於北方狄,東北貉,南方蠻閩,西方羌,西南焦僥,東方夷也。夏,引伸之義爲大也。从夊,从頁,从臼。臼,㒳手。夊,㒳足也。胡雅切。古音在五部。

(𠍺)古文夏。

【漢典】

𠍺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 隸書 楷書 楷書 楷書
「夏」戩5.13合27438 「夏」伯夏父鼎西周晚期集成2584 「夏」帛乙1.14 「夏」說文古文 「夏」睡虎地簡10.4 「𠍺」
「夏」林2.26.7合28195 「夏」秦公簋春秋中期集成4315 「夏」天卜 「夏」說文‧夊部 「夏」五十二病方252
「夏」邳伯缶戰國早期集成10007 「夏」天卜 「夏」老子甲後218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隸書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異體字
夏
𨂮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部首
    1. 㒰
    2. 介
    3. 㐱
    4. 仌
    5. 㒴
    6. 以
    7. 仺
    8. 僉
    9. 㑹
    10. 俎
    11. 余
    12. 侴
同筆畫
    1. 㥷
    2. 蜚
    3. 銟
    4. 蔲
    5. 算
    6. 舕
    7. 僚
    8. 漺
    9. 徳
    10. 锵
    11. 遮
    12. 㿣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