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部首

異體字

部首 人

部外 5

總筆畫 7

長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擴展B U+201EC

上中下結構

1233134

五筆

倉頡

鄭碼

arwu

mlmo

aiao

部首 人 部外 5總筆劃 7

擴展B 201EC筆順 1233134

𠇬 基本解釋

● 𠇬


  1. 同「長」。
【漢典】
【戌集上】【長】 長·康熙筆画:8 ·部外筆画:0

↳長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錄「𠇬」字頭,请參考「長」字。)
【戌集上】【長】 長·康熙筆画:8 ·部外筆画:0

〔古文〕镸𨱗𠤐𠑷𠔊𠑻𠑿𡕣【唐韻】【集韻】直良切【正韻】仲良切,𠀤音場。【增韻】短之對也。【孟子】今交九尺四寸以長。【前漢·田橫傳】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又久也。【詩·商頌】濬哲維商,長發其祥。【箋】長,猶久也。【老子·道德經】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又遠也。【詩·魯頌】順彼長道,屈此羣醜。【箋】長,遠也。【古詩】道路阻且長。

又常也。【陶潛·歸去來辭】門雖設而長關。【李商隱詩】風雲長爲護儲胥。

又大也。【世說新語補】願乗長風,破萬里浪。

又善也。【晉書·樂廣傳】論人必先稱其所長。【唐書·韓琬傳】文藝優長。

又【博雅】長,挾也。

又【吳語】孤敢不順從君命,長弟許諾。【註】長弟,猶云先後也。

又星名。【博雅】太白謂之長庚。【詩·小雅】東有啓明,西有長庚。【傳】日旦出,謂明星爲啓明。日旣入,謂明星爲長庚。

又宮名。【班固·西都賦】北彌明光而亙長樂。【謝朓·怨情詩】掖庭聘絕國,長門失歡宴。【註】長門,漢𨻰皇后所居。

又地名。【玉海】長安,本關中地,西漢建都于此,後因謂天子所都爲長安。

又山名。【說林】公見東陽長山,曰:何其坦迤。【金史·禮志】有司言,長白山在興王之地,禮合尊崇。

又國名。【山海經】有鹽長之國。

又獸名。【山海經】有獸焉,其狀如禺,而四耳,其名長右。

又草名。【爾雅·釋草】長楚,銚芅。【疏】長楚,一名銚芅。

又姓。【左傳·僖二十八年】甯子先長牂守門。【註】長牂,衞大夫。

又仲長,複姓。

又長乗,神名。【山海經·郭璞贊】九德之氣,是生長乗。人狀犳尾,其神則凝。妙物自潛,世無得稱。

又【韻會】【正韻】𠀤展兩切,音掌。孟也。【易·乾卦】元者,善之長也。【疏】元爲施生之宗,故言元者善之長也。【戰國策】君長齊奚以薛爲。【註】長,雄長之長。

又齒高也。【書·伊訓】立愛惟親,立敬惟長。【禮·曲禮】年長以倍,則父事之。十年以長,則兄事之。五年以長,則肩隨之。

又位高也。【書·益稷】外薄四海,咸建五長。【傳】言至海諸侯五國,立賢者一人爲方伯,謂之五長,以相統治。【釋文】五長,衆官之長。

又【周禮·天官·大宰】乃施則于都鄙,而建其長。【註】長謂公卿大夫,王子弟之食采邑者。

又進也。【易·泰卦】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

又生長也。【孟子】苟得其養,無物不長。

又長養之也。【前漢·董仲舒傳】陽常居大夏,而以生育養長爲事。

又【詩·大雅】克明克類,克長克君。【箋】敎誨不倦曰長。

又官名。【左傳·襄十一年】秦庶長鮑庶長武帥師伐晉,以救鄭。【註】庶長,秦爵也。

又縣名。【左傳·襄十八年】夏,晉人執衞行人石買于長子。【註】長子縣,屬上黨郡。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直亮切,音仗。【集韻】度長短曰長。

又【集韻】餘也。【正韻】多也,宂也,剩也。【論語】長一身有半。【世說新語】平生無長物。【陸機·文賦】故無取乎宂長。

又【正韻】知亮切,音障。增盛也。【韓愈詩】得時方長王。

 

【漢典】
【卷九】【長】

↳長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𠇬」字頭,请參考「長」字:)
【卷九】【長】
《說文解字》

久遠也。从兀从匕。兀者,高遠意也。久則變化。亾聲。者,倒亾也。凡長之屬皆从長。仧,古文長。𠑿,亦古文長。直良切〖注〗臣鉉等曰:倒亡,不亡也。長久之義也。〖注〗镸、𠤐、𠔊、𠑻、𨱗,古文長。

《說文解字注》

(長)久遠也。久者,不暫也。遠者,不近也。引伸之爲滋長,長幼之長。今音知丈切。又爲多餘之長,度長之長皆今音直亮切。兄下曰:長也。是滋長,長幼之長也。从兀从匕。會意。匕呼霸切。亾聲。二字各本在變匕之下,今依韵會正。直良切。十部。兀者,高遠意也。說从兀之意。儿部曰:兀者,高而上平也。久則變匕。匕各本作化。今正。說从匕之意。匕下曰:變也。者,到亾也。到各本作倒。今正。說卽亾字。亾而倒變匕之意。凡長之屬皆从長。

(𠑷)古文長。

(𠔊)亦古文長。

【漢典】

𠇬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 隸書 楷書 楷書 楷書
「長」後1.19.6合27641 「長」作長鼎西周早期或中期集成2348 「長」包2.54 「長」說文古文 「長」繹山碑 「𠇬」
「長」臣諫簋西周中期集成4237 「長」包2.78 「長」說文古文 「長」睡虎地簡25.37
「長」長囟盉西周中期集成9455 「長」包2.268 「長」說文‧長部 「長」老子甲103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隸書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異體字
長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部首
    1. 舒
    2. 亽
    3. 㒲
    4. 仧
    5. 侖
    6. 全
    7. 众
    8. 仚
    9. 仄
    10. 今
    11. 㒳
    12. 佥
同筆畫
    1. 沈
    2. 囯
    3. 玚
    4. 芷
    5. 㣖
    6. 纬
    7. 呚
    8. 迏
    9. 彤
    10. 况
    11. 卣
    12. 㽖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