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bú

ㄅㄨˊ

部首 酉

部外 12

總筆畫 19

𢴁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91AD

左右结构

125351122431431113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sgoy|sgog

mwtco

fdku

12685

拼音 bú

注音 ㄅㄨˊ

部首 酉 部外 12總筆劃 19

統一碼 91AD筆順 1253511224314311134

標

醭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醭

bú ㄅㄨˊ

     ◎ 醋或醬油等表面上長的白色黴。

英語 molds on liquids; scum

法語 voile blanchâtre qui se forme à la surface du vinaigre

© 漢典

醭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醭 bú

〈名〉

醋或醬油等表面上長的白色黴 [mold mould]。如:醭苔(發黴時表面生的白毛)

© 漢典

醭 國語辭典

醭ㄅㄨˊbú
名
  1. 醋、酒或醬油等放久後,表面上所生的白點黴菌。唐·白居易〈臥疾來早晚〉詩:「酒甕全生醭,歌筵半委塵。」也稱為「醭兒」。

  2. 泛指一般物體所長的白色黴菌。宋·楊萬里〈風雨〉詩:「梅天筆墨都生醭,棐几文書懶拂塵。」

醭ㄆㄨˊ​pú
  1. (一)​之又音。

© 漢典
【酉集下】【酉】 醭·康熙筆画:19 ·部外筆画:12

醭 《康熙字典》

【酉集下】【酉】 醭·康熙筆画:19 ·部外筆画:12

【廣韻】【集韻】普木切【正韻】普卜切,𠀤音攴。【廣韻】醋生白醭。【集韻】酒上白。

又【五音集韻】博木切,音卜。義同。

© 漢典

醭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pu˧˥ 日语读音 KABI

客家话 [海陆腔] puk8 pu3 [客语拼音字汇] pug6 [客英字典] puk7 [梅县腔] puk7 [台湾四县腔] puk8 pu3粤语 buk6 pok3

吴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醭 字源字形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異體字
𢴁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轐(bu2)
    2. 鳪(bu2)
同部首
    1. 醂
    2. 醼
    3. 䤅
    4. 䣷
    5. 䣹
    6. 醮
    7. 酥
    8. 醫
    9. 醿
    10. 酒
    11. 酺
    12. 酫
同筆畫
    1. 穬
    2. 䳟
    3. 羅
    4. 鏡
    5. 羄
    6. 瀫
    7. 譊
    8. 罋
    9. 蘍
    10. 鏁
    11. 譈
    12. 颻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