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táng

ㄊㄤˊ

部首 赤

部外 10

總筆畫 17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8D6F

左右結構

12132344135112251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foyk|fook

gcilr

bnxj

40265

拼音 táng

注音 ㄊㄤˊ

部首 赤 部外 10總筆劃 17

基本區 8D6F筆順 12132344135112251

赯 基本解釋

● 赯

táng ㄊㄤˊ


  1. 紅色,多用指人的臉色:紫~臉。

法語 cramoisi

【漢典】

赯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赯 táng

名

(1) 赤色 [red]

赯,赤色——《廣韻》

(2) 亦指紅中帶紫的臉色 [red-purple complexion]

赯,臉上紅赯皮色。——清· 孫錦標《南通方言疏證》

【漢典】

赯 國語辭典

赯ㄊㄤˊtáng
名
  1. 紅色。《廣韻·平聲·唐韻》:「赯,赤色。」

形
  1. 紅潤的。如:「這人身高八尺,紫赯臉兒。」

【漢典】
【酉集中】【赤】 赯·康熙筆画:17 ·部外筆画:10

赯 《康熙字典》

【酉集中】【赤】 赯·康熙筆画:17 ·部外筆画:10

【唐韻】【集韻】𠀤徒郞切,音唐。赤色。【肎綮錄】人面色紫曰赯。

【漢典】

赯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ʰɑŋ˧˥

粤语 tong4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赯 字源字形

字形對比
CHN
TPE
HKG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啺(tang2)
    2. 㜍(tang2)
    3. 鎕(tang2)
    4. 漟(tang2)
    5. 糃(tang2)
    6. 磄(tang2)
    7. 䌅(tang2)
    8. 傏(tang2)
    9. 䕋(tang2)
    10. 溏(tang2)
    11. 鶶(tang2)
    12. 棠(tang2)
同部首
    1. 赥
    2. 赬
    3. 䞕
    4. 赮
    5. 赫
    6. 赤
    7. 赦
    8. 赪
    9. 赨
    10. 䞒
    11. 赧
    12. 赩
同筆畫
    1. 䦪
    2. 瞳
    3. 臅
    4. 𠁞
    5. 謡
    6. 㒞
    7. 瞪
    8. 䦭
    9. 餭
    10. 谿
    11. 殬
    12. 簀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