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tāng

ㄊㄤ

部首 艸

部外 13

總筆畫 19

𧀫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859A

上下結構

1221354251113533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agqr

tmnh

earo

44227

拼音 tāng

注音 ㄊㄤ

部首 艸 部外 13總筆劃 16

基本區 859A筆順 1221354251113533

薚 基本解釋

● 薚

tāng ㄊㄤˉ


  1. 〔蓫~〕見「蓫」。
【漢典】
【申集上】【艸】 薚·康熙筆画:19 ·部外筆画:13

薚 《康熙字典》

【申集上】【艸】 薚·康熙筆画:19 ·部外筆画:13

【唐韻】吐郞切,音湯。【爾雅·釋草】蓫薚,馬尾。【註】關西呼爲薚,江東呼爲當陸,卽商陸也。

又【集韻】仲良切,音長。義同。或省作䓪。

【漢典】

薚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ʰɑŋ˥

近代音 中古音 透母 唐韻 平聲 湯小韻 吐郎切 一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透母 唐部 ;王力系统:透母 陽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薚 字源字形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𧀫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湯(tang1)
    2. 鞺(tang1)
    3. 镗(tang1)
    4. 嘡(tang1)
    5. 铴(tang1)
    6. 鏜(tang1)
    7. 劏(tang1)
    8. 羰(tang1)
    9. 蹚(tang1)
    10. 趟(tang1)
    11. 鼞(tang1)
    12. 闛(tang1)
同部首
    1. 蔜
    2. 莅
    3. 藍
    4. 茎
    5. 蒼
    6. 芷
    7. 艼
    8. 葹
    9. 荢
    10. 蒥
    11. 蔃
    12. 茳
同筆畫
    1. 䗜
    2. 䎭
    3. 㿈
    4. 鴝
    5. 璠
    6. 曆
    7. 嶨
    8. 氇
    9. 瀄
    10. 儛
    11. 濖
    12. 廨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