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簡繁

異體字

jì

ㄐㄧˋ

部首 艸

部外 13

總筆畫 19

簡體 蓟

蓟 葪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858A

上下结构

1223525121444422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aqoj

tnfn

erkd

44302

拼音 jì

注音 ㄐㄧˋ

部首 艸 部外 13總筆劃 16

統一碼 858A筆順 1223525121444422

薊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薊

jì ㄐㄧˋ

     ◎ 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紫色,可入藥,亦稱“大薊”。

英語 circium, thistles; surname

德語 Kratzdisteln ,Distel (S)

法語 chardon,cirsium

© 漢典

薊 國語辭典

薊ㄐㄧˋjì
名
  1. 菊科薊屬植物的泛稱。大草本,有刺針,葉互生。花頂生,呈穗狀,紫紅或白色,小花圓形。約有一百五十種。

  2. 地名。唐玄宗開元十八年置,治所在漁陽,約當今大陸地區河北省薊縣。

  3. 姓。如漢代有薊子訓。

© 漢典
【申集上】【艸】 薊·康熙筆画:19 ·部外筆画:13

薊 《康熙字典》

【申集上】【艸】 薊·康熙筆画:19 ·部外筆画:13

【唐韻】古誼切【集韻】【正韻】吉詣切,𠀤音計。【說文】芺也。【爾雅·釋草】芺,薊。【疏】薊生山中者名朮,其生平地而肥大於衆者名楊枹薊,今呼爲馬薊。

又地名。【禮·樂記】封黃帝之後于薊。【註】今涿郡薊縣。

又姓。【神仙傳】薊子訓,齊人。 【五經文字】从角者譌。葪。

© 漢典
【卷一】【艸】

薊 《说文解字》

【卷一】【艸】
『說文解字』

芺也。从艸魝聲。古詣切

『說文解字注』

(薊)芺也。釋艸曰。芺、薊、其實荂。郭云。芺似薊。許以芺釋薊。則爲一物。而芺字又不類列於此。未聞。从艸。魝聲。古詣切。十五部。

© 漢典

薊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ɕi˥˧ 唐代读音 gèi日语读音 AZAMI韩语罗马 KYEY现代韩语 계

客家话 [宝安腔] ge5 gi5 [海陆腔] gi5 kie5 [客英字典] gi5 ge5 [台湾四县腔] gi5 kie5 [客语拼音字汇] gi4粤语 gai3潮州话 gi6

近代音 見母 齊微韻 去聲 計小空;中古音 見母 霽韻 去聲 計小韻 古詣切 四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見母 曷部 ;王力系统:見母 月部 ;

吴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薊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薊」 說文‧艸部「薊」「蓟」 「薊」
說文小篆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異體字
蓟
葪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禝(ji4)
    2. 暨(ji4)
    3. 䰏(ji4)
    4. 系(ji4)
    5. 汥(ji4)
    6. 既(ji4)
    7. 摖(ji4)
    8. 檕(ji4)
    9. 䢋(ji4)
    10. 㸄(ji4)
    11. 計(ji4)
    12. 罽(ji4)
同部首
    1. 蒚
    2. 虂
    3. 萱
    4. 薀
    5. 蓯
    6. 莫
    7. 菣
    8. 芹
    9. 茔
    10. 萁
    11. 蓮
    12. 藱
同筆畫
    1. 穇
    2. 劓
    3. 䨜
    4. 鴑
    5. 駦
    6. 螥
    7. 諬
    8. 薂
    9. 雕
    10. 䮈
    11. 燄
    12. 篯
小學古詩詞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唐·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