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shā

ㄕㄚ

部首 疒

部外 7

總筆畫 12

𤵌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75E7

半包圍結構

413414412343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uiit

kefh

tvkm

00129

拼音 shā

注音 ㄕㄚ

部首 疒 部外 7總筆劃 12

基本區 75E7筆順 413414412343

標

痧 基本解釋

● 痧

shā ㄕㄚˉ


  1. 〔~子〕麻疹的俗稱。
  2. 中醫指霍亂、中暑、腸炎等急性病:發~。

英語 cholera; colic

德語 Cholera (S, Med)

法語 choléra

【漢典】

痧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痧 shā

名

(1) 中醫稱霍亂、中暑、腸炎等急性病,又名「痧氣」、「痧脹」 [acute diseases such as cholera and sunstroke]

他兩個又在路上中了暑,發了痧,不能趕路。——《文明小史》

(2) 疹子 [rash]。指皮膚出現紅點如粟、以指循皮膚稍有阻礙的疹點。 清· 邵新甫在《臨證指南醫案》按語中說:「痧者,疹之通稱,有頭粒如粟。」

常用詞組


痧子
【漢典】

痧 國語辭典

痧ㄕㄚshā
名
  1. 中醫上指中暑、霍亂、麻疹等疾病。如霍亂稱為「絞腸痧」、「弔腳痧」;麻疹稱為「痧子」。《文明小史·第四回》:「他兩個又在路上中了暑,發了痧,不能趕路。」

【漢典】

痧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ʂɑ˥ 日语读音 KORERA韩语罗马 SA现代韩语 사

客家话 [陆丰腔] sa1 [客英字典] sa1 [海陆腔] sa1 [梅县腔] sa1 [台湾四县腔] sa1 [宝安腔] sa1 [客语拼音字汇] sa1粤语 saa1

【漢典】

痧 字源字形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𤵌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桬(sha1)
    2. 魦(sha1)
    3. 鎩(sha1)
    4. 挲(sha1)
    5. 閷(sha1)
    6. 㲚(sha1)
    7. 剎(sha1)
    8. 鯋(sha1)
    9. 摋(sha1)
    10. 唦(sha1)
    11. 髿(sha1)
    12. 裟(sha1)
同部首
    1. 瘯
    2. 疺
    3. 㿊
    4. 㽽
    5. 痂
    6. 癚
    7. 㿃
    8. 痄
    9. 癒
    10. 癠
    11. 癢
    12. 㾬
同筆畫
    1. 稈
    2. 珷
    3. 媥
    4. 脻
    5. 赑
    6. 揆
    7. 幀
    8. 䏿
    9. 詍
    10. 筕
    11. 毱
    12. 税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