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pú

ㄆㄨˊ

部首 玉

部外 12

總筆畫 16

㺪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749E

左右結構

112122431431113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gogy|goug

mgtco

ckuc

12185

拼音 pú

注音 ㄆㄨˊ

部首 玉 部外 12總筆劃 16

基本區 749E筆順 1121224314311134

標

璞 基本解釋

● 璞

pú ㄆㄨˊ


  1. 未雕琢過的玉石,或指包藏着玉的石頭:~玉渾金(亦喻天然美質,未加修飾)。
  2. 喻人的天真狀態,質樸,淳樸:抱~。返~歸真。

英語 unpolished gem, uncarved gem

法語 jade brut

【漢典】

璞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璞 pú

名

(1) (形聲。從玉,菐( pú )聲。本義:蘊藏有玉的石頭。也指未雕琢的玉)

(2) 同本義 [uncarved jade]。如:璞玉(包在石中而尚未雕琢之玉)

(3) 含玉的礦石 [ore contained jade]。如:璞石(蘊藏有玉的石頭)

(4) 天真,淳樸 [innocence]

夫質者樸也,有崇尚太璞之意。——鄭觀應《盛世危言》

常用詞組


璞玉渾金
【漢典】

璞 國語辭典

璞ㄆㄨˊpú
名
  1. 未經琢磨加工的玉石。《孟子·梁惠王下》:「今有璞玉於此,雖萬鎰,必使玉人彫琢之。」晉·傅玄〈馬鈞傳〉:「美玉所以見誣為石,荊和所以抱璞而哭之也。」

  2. 比喻人純樸的本質。如:「反璞歸真」。

【漢典】
【午集上】【玉】 璞·康熙筆画:17 ·部外筆画:12

璞 《康熙字典》

【午集上】【玉】 璞·康熙筆画:17 ·部外筆画:12

【廣韻】【韻會】匹角切【正韻】匹各切,𠀤音樸。【玉篇】玉未治者。【增韻】玉未琢。【韻會】玉素也。【老子·道德經】璞散則爲器。

又姓。【正字通】明璞俊。

又【韻補】叶普木切,音朴。【司馬彪·贈山濤詩】卞和潛幽冥,誰能證奇璞。冀願神龍來,揚光以見燭。【正字通】或曰璞本有朴、僕二音,非叶也。《正韻》收璞入六藥,一屋闕璞,誤。

【漢典】

璞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pʰu˧˥ 日语读音 ARATAMA韩语罗马 PAK现代韩语 박

客家话 [海陆腔] puk7 pok7 [客英字典] pok7 [台湾四县腔] puk7 pok7 [梅县腔] puk8 [宝安腔] pok7 [客语拼音字汇] pog5 pug5粤语 pok3

近代音 中古音 滂母 覺韻 入聲 璞小韻 匹角切 二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滂母 屋部 ;王力系统:滂母 屋部 ;

吴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璞 字源字形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異體字
㺪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墣(pu2)
    2. 贌(pu2)
    3. 㒒(pu2)
    4. 蒱(pu2)
    5. 仆(pu2)
    6. 㯷(pu2)
    7. 㲫(pu2)
    8. 䈻(pu2)
    9. 鏷(pu2)
    10. 䑑(pu2)
    11. 纀(pu2)
    12. 䈬(pu2)
同部首
    1. 璮
    2. 㻦
    3. 琕
    4. 琘
    5. 琸
    6. 玚
    7. 瑲
    8. 璔
    9. 璍
    10. 璤
    11. 㻒
    12. 璴
同筆畫
    1. 䁧
    2. 醚
    3. 憠
    4. 䗘
    5. 懌
    6. 䆯
    7. 磢
    8. 馞
    9. 㩙
    10. 䗞
    11. 阛
    12. 䡢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