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斅
- 教導;使覺悟。後作「教」。《説文•教部》:「斆,覺悟也。」《集韻•效韻》:「斅,教也。」《書•説命下》:「惟斆學半。」孔傳:「斆,教也。」南朝齊孔稚珪《答蕭司徒書》:「但在始通道則宜然,斆而學者則未可。」宋歐陽修《與王源叔問古碑字書》:「先生諱壽……以斆學為業。」
● 斅
- 學;效法。後作「學」。《説文•教部》:「學,篆文斅省。」《廣韻•效韻》:「斆,學也。」《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此兩人言事曾不能出口,豈數此嗇夫諜諜利口捷給哉?」《大戴禮記•禮察》:「夫用仁義禮樂為天下者,行五六百歲猶存,用法令為天下者,十餘年即亡,是非明斅大驗乎?」
英語 teach, instruct; be aroused; awake; intelligent
【漢典】
(說文解字未收錄「斅」字頭,请參考「斆」字:)
《說文解字》
覺悟也。从教从冂。冂,尚矇也。臼聲。學,篆文斆省。胡覺切文二 重二(重三)
《說文解字注》
(斆)覺悟也。斆、覺曡韵。學記曰:學然後知不足,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按知不足所謂覺悟也。記又曰:敎然後知困,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敎學相長也。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按兌命,上學字謂敎,言敎人乃益己之學半。敎人謂之學者,學所以自覺,下之效也。敎人所以覺人,上之施也。故古統謂之學者也。枚頤僞尚書説命上字作斆,下字作學,乃已下同玉篇之分别矣。从教冂。會意。冂、逗。尙矇也。冂下曰:覆也。尚童矇,故敎而覺之。此説從冂之意,詳古之製字。作斆從敎,主於覺人。秦以來去攵作學,主於自覺。學記之文,學敎分列,已與兌命統名爲學者殊矣。聲。胡覺切。三部。後人分別斆胡孝反。學胡覺反。
(學)篆文斆省。此爲篆文,則斆古文也。亦丄部之例。
【漢典】
斅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 | 金文 | 楚系簡帛 | 說文 | 秦系簡牘 | 楷書 |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