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回纥

拼音 huí hé

注音 ㄏㄨㄟˊ ㄏㄜˊ

回纥 詞語解釋

解釋
  • 參見:回紇 ,迴紇
-----------------
國語辭典
回紇huí hé ㄏㄨㄟˊ ㄏㄜˊ
  1. 我國少數民族之一。初與突厥為兄弟民族,後又從屬於突厥。南北朝時,為敕勒部落之一,至唐代叛離突厥後,始稱為「回紇」,後又改稱為「回鶻」。唐時助討安史之亂及抗禦吐蕃,屢建功勛。唐文宗時,族眾西奔,散居今新疆南部。宋、元以後,名稱極多,民國二十三年,新疆省政府定稱為「維吾爾」。

© 漢典

回纥 網路解釋

百度百科

回鶻(中国古代少数民族)

回鶻(拼音:huí hú;維吾爾文:ئۇيغۇر),是中國少數民族部落。回鶻是維吾爾族祖先,由回紇改名而來 。回鶻人是遊牧民族地區最早過渡到城市生活的民族之一。主要分佈于新疆,在內蒙古、甘肅、蒙古以及中亞的一些地區也有散居。

漢文史料中“回紇”一詞來自古回紇文,回紇之名來源於部落韋紇、烏護。回紇是鐵勒諸部的一支,韋紇居住在土剌河北,烏護居住在天山一帶。其後統一鐵勒諸部,回紇逐漸成為鐵勒諸部的統稱。廣德元年(763年),英義可汗(牟羽可汗)正式皈依摩尼教,摩尼教成為回鶻汗國國教。貞元四年(788年),武義天親可汗上表請改稱回鶻,取“迴旋輕捷如鶻”之義。 [5]元和三年(808年),保義可汗連續擊破吐蕃、大食,征服葛邏祿,收復北庭、龜茲,疆域達到費爾幹納,令唐代絲路交通重新打開。開成五年(840年),回鶻汗國瓦解,漠北回鶻部落大部分南下華北,其餘部分分三支西遷,其中一支和天山以北一帶原有的回鶻結合 [1],大中十一年(857年),唐朝冊封西遷回鶻龐特勤為懷建可汗,開啟了回鶻(畏兀兒、維吾爾)嶄新歷史篇章。

回鶻汗國是奴隸制社會,人逐水草而居,汗國晚期依照粟特文創制回鶻文,也使用漢文。

回鶻汗國助唐平定安史之亂,和唐王朝保持著緊密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往來。

© 漢典

【載入評論 】

近同音
    1. 回和
    2. 回合
    3. 灰鹤
    4. 麾诃
    5. 贿和
    6. 徽赫
    7. 辉赫
    8. 撝诃
    9. 洄漩
    10. 洄壖
    11. 迴雁峰
    12. 洄悬
    13. 洄游
    14. 迴梁
    15. 夜合
    16. 告劾
    17. 保险盒
    18. 骤合
    19. 任何
    20. 揉和
相關詞語
    1. 回函
    2. 回赐
    3. 回暖
    4. 回手
    5. 回眸一笑
    6. 回倒
    7. 杨回
    8. 先回
    9. 吴回
    10. 角回
    11. 告回
    12. 循回
    13. 纥刺星
    14. 纥支支
    15. 纥干
    16. 纥豆陵
    17. 纥繨
    18. 纥奚
    19. 袁纥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