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èr

ㄦˋ

部首 口

部外 6

總筆畫 9

㖇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54A1

左右結構

251122111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kbg

rsj

jce

61040

拼音 èr

注音 ㄦˋ

部首 口 部外 6總筆劃 9

基本區 54A1筆順 251122111

咡 基本解釋

● 咡

èr ㄦˋ


  1. 口旁,口耳之間:「負劍闢~詔之。」
  2. 蠶吐絲,引申爲以絲作琴絃。
  3. 同「餌(噐 )」。

英語 side of mouth

法語 l'espace entre la bouche et les oreilles

【漢典】

咡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咡 èr

名

(1) 口旁。兩耳之間 [side of mouth]

負劍辟咡詔之,則掩口而對。——《禮記·曲禮》。注:「口旁曰咡。」釋文:口耳之間曰咡。」

(2) 口 [mouth]

循咡覆手。——《管子·弟子職》

詞性變化


◎ 咡 èr

動

蠶吐絲 [spin]。如:咡絲(蠶口上下吐絲)。引申爲以絲作琴絃

黃絲咡素琴,泛彈弦不斷。——《樂府詩集》

【漢典】

咡 國語辭典

咡ㄦˋèr
名
  1. 嘴巴旁邊。《玉篇·口部》:「咡,口旁曰咡。」《管子·弟子職》:「既食乃飽,循咡覆手。」唐·尹知章·注:「咡,口也;覆手而循之,所以拭其不潔也。」

【漢典】
【丑集上】【口】 咡·康熙筆画:9 ·部外筆画:6

咡 《康熙字典》

【丑集上】【口】 咡·康熙筆画:9 ·部外筆画:6

【廣韻】【集韻】【韻會】𠀤仍吏切,音餌。【廣韻】口吻也。【禮·曲禮】負劒,辟咡詔之。【註】辟咡詔之,謂傾頭與語也。口旁曰咡。【疏】管子弟子職云:食已,循咡覆手。謂弟子食訖,以手循覆於咡,故知是口旁也。【釋文】口耳之閒曰咡。

又【少儀】有問焉,則辟咡而對。

又【集韻】人之切,音而。與㖇同。詳後㖇字註。

【漢典】

咡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ɚ˥˧ 日语读音 KUCHIMOTO KUCHI韩语罗马 I

客家话 [海陆腔] ngi3 [梅县腔] ngi5 [台湾四县腔] ngi3 [客英字典] ngi3粤语 ji6 mai1 mai4潮州话 ri7

近代音 中古音 日母 之韻 平聲 而小韻 如之切 三等 開口;日母 志韻 去聲 餌小韻 仍吏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泥母 咍部 ;王力系统:日母 之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咡 字源字形

字形對比
CHN
TPE
HKG
JPN
異體字
㖇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䣵(er4)
    2. 樲(er4)
    3. 㛅(er4)
    4. 貳(er4)
    5. 弍(er4)
    6. 佴(er4)
    7. 髶(er4)
    8. 弐(er4)
    9. 貮(er4)
    10. 誀(er4)
    11. 㒃(er4)
    12. 䏪(er4)
同部首
    1. 啼
    2. 㕽
    3. 嗥
    4. 㖓
    5. 呍
    6. 告
    7. 噤
    8. 唥
    9. 嗁
    10. 嘊
    11. 唰
    12. 㘅
同筆畫
    1. 㸰
    2. 误
    3. 幽
    4. 峈
    5. 弈
    6. 祕
    7. 尮
    8. 屍
    9. 茪
    10. 䀛
    11. 弭
    12. 廽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