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五方佛

拼音 wǔ fāng fó

注音 ㄨˇ ㄈㄤ ㄈㄛˊ

五方佛 詞語解釋

國語辭典
五方佛wǔ fāng fóㄨˇ ㄈㄤ ㄈㄛˊ
  1. 佛教寺院供奉的五尊佛。中央是毗盧遮那佛,象徵理智不二;左邊第一位為南方寶生佛,象徵福德;第二位是東方阿閦佛,象徵覺性;右邊第一位是西方阿彌陀佛,象徵智慧;第二位是北方不空成就如來,象徵事業。也稱為「五智如來」。

© 漢典

五方佛 網路解釋

百度百科

五方佛

  • “五方佛”,又稱"五智佛"、“五方如來”、“五智如來”,源自密宗金剛界思想,東南西北中五方,各有一佛主持。分別是中央的毗盧遮那佛(大日如來)、東方阿閦佛(另說藥師佛)、西方阿彌陀佛、南方寶生佛、北方不空成就佛。
  • 五方佛源於“本初佛(元始天尊)”,他們不是獨立存在而是對“佛”的概念的抽象表述,即密宗金剛界密法“五佛轉智說”。
  • 金剛界曼陀羅,分爲佛部、金剛部、寶部、蓮花部、羯磨部等五部,各以五佛爲部主。
  • 毗盧遮那佛象徵五智中的“法界體性智”,又化育另外四智;東方阿閦佛象徵“大圓鏡智”,西方阿彌陀佛象徵“妙觀察智”,南方寶生佛象徵“平等性智”,北方不空成就佛象徵“成所作智”。
  • 佛教典籍中認爲五佛皆是毗盧遮那佛所化現。《如來淵源考》:“五方明王爲五方五佛之化現;五方五佛名號不一,皆爲同體,毗盧遮那佛所化現。”《彌陀疏鈔》:“智覺雲:‘總持教中,說三十七佛,皆毗盧遮那一佛所現。謂遮那內心,證自受用,成於五智。自當中央法界清淨智。次從四智,流出四方四如來。其妙觀察智,流出西方極樂世界無量壽如來。’則一佛而雙二土也。”
  • 在佛教密宗裏,供奉的主尊佛是"五方佛"。正中是法身佛毗盧遮那佛,南方歡喜淨土寶生佛、東方妙喜淨土阿閦佛、西方極樂淨土阿彌陀佛、北方勝業淨土不空成就佛。這五尊佛代表中、南、東、西、北正方。其中東、南、西、北四方的四佛又稱"四方四佛"。
  • © 漢典

    【載入評論 】

    近同音
      1. 舞躍
      2. 武陵蛮
      3. 武化
      4. 捂住
      5. 武两榜
      6. 武達
      7. 坲坲
      8. 彷彿
    相關詞語
      1. 五濁惡世
      2. 五贼
      3. 五鳳城
      4. 五廟
      5. 五排
      6. 五脊六兽
      7. 視窗九五
      8. 攢三聚五
      9. 十十五五
      10. 龍飛九五
      11. 二不掛五
      12. 九五
      13. 佛法僧
      14. 佛郁
      15. 佛頭著糞
      16. 佛頭着穢
      17. 佛郞機礮
      18. 佛面
      19. 求神拜佛
      20. 灌佛
      21. 闢佛
      22. 後佛
      23. 禮佛
      24. 叹佛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