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部首

異體字

部首 鹿

部外 4

總筆畫 15

麗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擴展A U+4D21

左上包圍結構

122431352211535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godx|gotx

mtcp

akrr

10212

部首 鹿 部外 4總筆劃 15

擴展A 4D21筆順 122431352211535

䴡 基本解釋

● 䴡

lì ㄌㄧˋ


  1. 同「麗」。

英語 (same as 麗) beautiful; elegant; fair; fine

【漢典】
【亥集下】【鹿】 麗·康熙筆画:19 ·部外筆画:8

↳麗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錄「䴡」字頭,请參考「麗」字。)
【亥集下】【鹿】 麗·康熙筆画:19 ·部外筆画:8

〔古文〕𠧥𠀙麗𪋘【唐韻】【集韻】【韻會】郞計切【正韻】力霽切,𠀤音隷。【說文】旅行也。鹿之性,見食急,則必旅行。

又【司馬相如·大人賦】駕應龍象輿之蠖略委麗兮。【師古註】行步進止貌。

又【玉篇】偶也。【易·兌卦】麗澤兌。【註】麗,猶連也。【周禮·夏官·校人】麗馬一圉。【註】兩馬也。【又】束帛麗皮。【註】兩皮也。【史世紀】太昊始制嫁娶麗皮爲禮。【釋義】麗,偶數也。

又【玉篇】好也。【廣韻】美也。【楚辭·招魂】被文服纖麗而不奇些。

又【前漢·東方朔傳】以道德爲麗。

又【玉篇】數也。【詩·大雅】商之孫子,其麗不億。

又【廣韻】著也。【左傳·宣十二年】射糜麗龜。【註】麗,著也。

又【正韻】附也。【易·離卦】離,麗也。日月麗乎天,百穀草木麗乎土。

又【禮·王制】郵罰麗于事。【註】麗,附也。過人罰人當各附於其事,不可假他以喜怒。

又繫也。【禮·祭義】祭之日,君牽牲,旣入廟門,麗于𥓓。【註】麗,猶繫也。

又【玉篇】華綺也。【正韻】華也。【書·畢命】敝化奢麗,萬世同流。【韓詩外傳】原憲謂子貢曰:仁義之匿,衣裘之麗,憲不忍爲也。

又【玉篇】施也。【書·多方】不克開于民之麗。【傳】不能開於民所施政敎。麗,施也。言昏昧。

又【正韻】光明也。

又地名。【左傳·成十三年】晉師濟涇,及侯麗而還。【註】侯麗,秦地。

又【前漢·地理志】樂浪郡華麗縣。

又與欐同。屋棟也。【列子·力命篇】居則連麗。

又麗譙,高樓也。【莊子·徐無鬼】君必無盛鶴列於麗譙之閒。【前漢·陳勝傳註】樓,亦名譙,故謂美麗之樓爲麗譙。

又梁麗,車名。【莊子·秋水篇】梁麗可以衝城,不可以窒穴,言殊器也。

又魚麗,陣名。【左傳·桓五年】高渠彌以中軍奉公爲魚麗之陳。

又【正韻】小舟也。

又姓,見【姓苑】。

又複姓。【左傳·成十七年】晉厲公游于匠麗氏。

又【廣韻】呂支切【集韻】【韻會】鄰知切【正韻】鄰溪切,𠀤音離。【釋名】麗,離也。言一目視天,一目視地,目明分離,所視不同也。

又高麗,國名。【魏志】高句麗,在遼東之東。【前漢書】作高句驪。

又山名。【史記·黥布傳】布故麗山之徒也。或作驪。

又與鸝同。【張衡·東京賦】麗黃嚶嚶。【註】𪁐麗古字通。

又【集韻】憐題切,音黎。義同。

又【集韻】里弟切,音禮。蕭該說,彭蠡,澤名。古作彭麗。

又力智切,音詈。美也。

又【類篇】山宜切,音釃。㭊也。

又【集韻】郞狄切,音歷。縣名。 从丽,俗从兩日,非。【六書正譌】丽,古麗字。相附之形,借爲伉麗。俗別作儷。

 

【漢典】
【卷十】【鹿】

↳麗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䴡」字頭,请參考「麗」字:)
【卷十】【鹿】
《說文解字》

旅行也。鹿之性,見食急則必旅行。从鹿丽聲。《禮》:麗皮納聘。蓋鹿皮也。𠀙,古文。𠧥,篆文麗字。郎計切

《說文解字注》

(麗)旅行也。此麗之本義,其字本作麗,旅行之象也。後乃加鹿耳。周禮:麗馬一圉,八麗一師。注曰:麗,耦也。禮之儷皮,左傳之伉儷,《說文》之驪駕皆其義也。㒳相附則為麗。易曰:離,麗也。日月麗乎天,百榖艸木麗乎土,是其義也。麗則有耦可觀,㸚部曰:麗𤕨猶靡麗也。是其義也。㒳而介其間亦曰麗,離卦之一陰麗二陽是也。鹿之性,見食急則必旅行。此說从鹿之意也。見食急而猶必旅行者義也。小雅:呦呦鹿鳴,食野之蘋。傳曰:鹿得蓱,呦呦然鳴而相呼。𢡆誠發乎中,以興嘉樂賓客,當有𢡆誠相招呼以成禮也。北史:裴安祖聞講鹿鳴,而兄弟同食。古文只作麗,後乃加鹿之意如是。从鹿丽。各本丽下有聲字,今正。从鹿,五經文字作从鹿省,葢張氏所據如是,故隸書多作麗少一畫。郞計切。十五部。禮:麗皮納聘。葢鹿皮也。聘禮曰:上介奉幣儷皮。士冠禮:主人酬賓,束帛儷皮。儷卽刺麗之俗。鄭注:儷皮,㒳鹿皮也。鄭意麗為兩,許意麗為鹿,其意實相通。士冠注曰:古文麗為離。

(丽)古文。

(𠧥)篆文麗字。古本皆作篆文,毛刻作籒文。集韻、類篇曰:古作麗、𠧥。玉篇又乖異不同。廣韻則麗、麗各字。疑麗者古文,麗者籒文,𠧥者小篆也。然小篆多用麗為形聲。

文二十六今刪𪋝。重六按此部各本𪋐下麛上有𪋝篆,云鹿跡也,从鹿速聲,桑穀切。無論橫亙令上下二篆不相接。釋獸曰:麋其蹤跡𨇠,鹿其跡速,又作𪋝。麇其跡解,兔其跡迒。廣雅緫之曰:𨇠䟱解亢跡也。疎曹憲匹跡反。是可以證古爾雅之作𨒪,不作速。卽加鹿亦當作𪋝,不从速。辵部曰:𨒪,籒文跡。𨒪無妨專為鹿跡之名。卽作𪋝,亦必匹跡切,在十六部。不得从速,桑穀切,在三部也。許書有𪋝篆,必是淺人據誤本爾雅所羼入,今刪正。集韻:疎或跡字,資昔切。又按麒麟作麐,而麟為別一字,求之古文往往不合。麐為牝麒,何以經傳不𧦝麒但𧦝麟,且又何不言牡曰麒也。鳥部以鳳居首,此亦當鹿篆之下出麒篆,解云:麒麟,仁獸也。麇身牛尾一角。从鹿,其聲。又出麟篆,解云:麒麟也。从鹿,麟聲。一曰麟大牡鹿也。又出麐篆,解云:或从吝聲。以下乃次麚篆,乃合。今本恐非古本耳。改𪋝篆為𪋝篆,次於麉篆之下,解云:鹿跡也,从鹿𨒪,𨒪籒文跡。乃合。

【漢典】

䴡 字源字形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異體字
麗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䶘(li4)
    2. 㕸(li4)
    3. 攦(li4)
    4. 䚕(li4)
    5. 沥(li4)
    6. 岦(li4)
    7. 鉝(li4)
    8. 蜧(li4)
    9. 攊(li4)
    10. 䥶(li4)
    11. 㤡(li4)
    12. 砅(li4)
同部首
    1. 麒
    2. 麋
    3. 䴣
    4. 䴢
    5. 麔
    6. 麓
    7. 麎
    8. 麡
    9. 䴤
    10. 麣
    11. 䴠
    12. 䴧
同筆畫
    1. 歒
    2. 獢
    3. 膛
    4. 聩
    5. 槮
    6. 艖
    7. 蕐
    8. 䀆
    9. 耧
    10. 蝑
    11. 穀
    12. 錒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