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部首

异体字

部首 手

部外 5

总笔画 9

承

统一码

字形分析

笔顺

扩展B U+22ABB

上下结构

525343112

五笔

仓颉

郑码

birj

neq

xkmd

部首 手 部外 5总笔画 9

扩展B 22ABB笔顺 525343112

𢪻 基本解释

● 𢪻


  1. 同“承”。
【漢典】
【卯集中】【手】 𢪻·康熙筆画:9 ·部外筆画:5

𢪻 《康熙字典》

【卯集中】【手】 𢪻·康熙筆画:9 ·部外筆画:5

【集韻】辰陵切。與承同。

【漢典】
【卷十二】【手】

↳承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未收录“𢪻”字头,请参考“承”字:)
【卷十二】【手】
《說文解字》

奉也。受也。从手从卪从𠬞。署陵切〖注〗臣鉉等曰:謹節其事,承奉之義也,故从卪。〖注〗𢪐,俗字。

《說文解字注》

(承)奉也。受也。𠬞部曰:奉者,承也。是二篆爲轉注也。𠬪部曰:受者,相付也。凡言承受、承順、承繼,又魯頌傳曰承止也皆奉之訓也。凡言或承之羞,承之以劎皆相付之訓也。左傳曰:蔡大夫恐昭矦之又遷也,承。此叚承爲𠬞也。从手卪。合三字會意。署陵切。六部。

【漢典】

𢪻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 隸書 楷書 楷書 楷書
「承」後2.30.12合9175 「承」一丞卣西周早期集成5318 「承」包2.209 「承」說文‧手部 「承」老子乙前115下 「𢪻」
「承」令狐君嗣子壺戰國早期集成9719 「承」包2.245 「承」流沙簡.屯戍12.14
「承」妾子𧊒壺戰國晚期集成9734 「承」史晨碑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說文小篆 隸書 傳抄古文字
字形对比
内地
台湾
异体字
承
【漢典】

【加载评论 】 【论坛讨论】

同部首
    1. 擧
    2. 㧭
    3. 手
    4. 㧘
    5. 㨇
    6. 摮
    7. 㧛
    8. 㨼
    9. 撀
    10. 掰
    11. 掱
    12. 撉
同笔画
    1. 是
    2. 垞
    3. 䑥
    4. 㫛
    5. 韨
    6. 鬼
    7. 捛
    8. 㛅
    9. 垘
    10. 娂
    11. 挢
    12. 㚅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