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部首

异体字

部首 亠

部外 9

总笔画 11

亳

统一码

字形分析

笔顺

扩展B U+20162

上下结构

41221145315

五笔

仓颉

郑码

yjfa

ybhp

skmh

部首 亠 部外 9总笔画 11

扩展B 20162笔顺 41221145315

𠅢 基本解释

● 𠅢


  1. 同“亳”。
【漢典】
【子集上】【亠】 亳·康熙筆画:10 ·部外筆画:8

↳亳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录“𠅢”字头,请参考“亳”字。)
【子集上】【亠】 亳·康熙筆画:10 ·部外筆画:8

【唐韻】旁各切【集韻】【韻會】白各切,𠀤音泊。商湯所都。契封商,湯始居亳。皇甫謐曰:梁國有三亳。南亳在穀熟。卽湯都。北亳在蒙,卽景亳。湯所受命地偃師爲西亳,卽盤庚所徙。【通雅】宋州穀熟縣卽歸德之考城縣。考城今有亳越,有大蒙,小蒙。章本淸云:湯遷南亳,卽歸德府。亳一作薄。【荀子·議兵篇】古者湯以薄。【註】與亳同。【前漢·地理志】山陽郡有薄縣。【註】湯居亳。【說文】亳,京兆杜陵亭名。則又一亳也。

又【書·立政】三亳阪尹。【傳】與皇甫說同。孔安國云:亳人歸文王者三所,爲之立監,故爲三亳。

又【廣韻】亳,國名。春秋𨻰地,漢爲沛之譙縣,晉爲南兗州,後周爲亳州。

【漢典】
【卷五】【高】

↳亳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未收录“𠅢”字头,请参考“亳”字:)
【卷五】【高】
《說文解字》

京兆杜陵亭也。从高省,乇聲。㫄各切文四 重一

《說文解字注》

(亳)京兆杜陵亭也。六國表。湯起于亳。徐廣曰。京兆杜縣有亳亭。錢氏大昕史記攷異曰。殷本紀。湯始居亳。皇甫謐曰。梁國榖熟爲南亳。湯所都也。立政三亳。皆非京兆之亳亭。秦本紀。寧公二年遣兵伐蕩社。三年與亳戰。亳王奔戎。遂滅蕩社。徐廣云。蕩一作湯。社一作杜。皇甫謐以爲亳號湯。西夷之國。又云。周桓王時自有亳王號湯。非殷也。封禪書于杜亳有三杜主之祠。葢京兆之亳。乃戎王號湯者之邑。徐廣以爲殷湯所起。其不然乎。然此篇稱作事者必於東南。收功實者常於西北。乃述禹興西羌、周始豐鎬、而及湯之起亳。則史公固以關中之亳系之湯矣。按許不言三亳、而獨言杜陵亳亭者。正爲其字从高。則以此亭當之也。然十里一亭者秦制。亳亭之名秦漢乃有之。亳之字固不起於亭也。以解字爲書。不得不有涉於皮傅者。从高省。乇聲。旁各切。五部。古亦借薄爲之。如禮記薄社北牖。

【漢典】

𠅢 字源字形

字形对比
内地
台湾
异体字
亳
【漢典】

【加载评论 】 【论坛讨论】

同部首
    1. 亨
    2. 兖
    3. 亯
    4. 亢
    5. 离
    6. 亱
    7. 产
    8. 京
    9. 享
    10. 率
    11. 亸
    12. 亪
同笔画
    1. 啭
    2. 渀
    3. 㺃
    4. 敏
    5. 萜
    6. 萀
    7. 帺
    8. 隃
    9. 圉
    10. 铣
    11. 焋
    12. 䓨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