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异体字

dǒng

ㄉㄨㄥˇ

部首 艹

部外 9

总笔画 12

𦱦 蕫 菫

统一码

字形分析

笔顺

基本区 U+8463

上下结构

122312511211

五笔

仓颉

郑码

四角

atgf

thjg

emkb

44105

拼音 dǒng

注音 ㄉㄨㄥˇ

部首 艹 部外 9总笔画 12

基本区 8463笔顺 122312511211

常 通 标

董 基本解释

● 董

dǒng ㄉㄨㄥˇ


  1. 监督管理:~统。~督。~正(督察纠正)。~理。~事(某些企业、学校的资产所有者推举出来代表自己监督和主持业务的人)。~其成。
  2. 正:“余将~道而不豫兮”。
  3. 深藏:“年六十已上,气当大~”。
  4. 姓。

英语 direct, supervise; surname

德语 Dong (Eig)​,Chef; Direktor

法语 administrer,diriger,surveiller,superviser,administrateur,directeur

【漢典】

董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 董

蕫 dǒng

〈动〉

(1) (形声。从艸,重声。①本义:草名,即鼎蕫。②督察)

(2) 监督;督察 [supervise]

董之用威。——《书·大禹谟》。传:“董,督也。”

董逋逃。——《左传·文公六年》

董之以武师。——《左传·昭公十年》

出则监察而董是非。——《后汉书·陈忠传》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又如:董正(监督纠正);董统鹰扬(为督察纲纪而大展雄才);董治(监督管理);董摄(监督治理)

(3) 统率 [command]。

如:董一(统一主持;一统);董率(董帅。统率;领导);董督(统率)

(4) 主持;主管 [take charge of]。

如:董成(主持和谈)

(5) 正,守正 [rectify]

董,正也。——《尔雅·释诂》

随人使少师董成。——《左传·桓公六年》

而辱使董振择之。——《左传·昭公三年》

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楚辞·屈原·涉江》

又如:董道(守正道);董役(正其事理);董齐(征伐之使归一统)

词性变化

◎ 董 dǒng

〈名〉

(1) 今简称董事为董 [director]。

如:校董;董事会(某些公私合营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或私人所办企业、学校、团体等的领导机构)

(2) 古地名。春秋时晋地,在今山西省万荣县境 [Dong]

常用词组


董事董事会
【漢典】

董 國語辭典

董ㄉㄨㄥˇdǒng
名
  1. 董事或董事長的簡稱。如:「校董」、「常董」、「李董」。

  2. 參見「古董 」條。

  3. 姓。如漢代有董仲舒。

動
  1. 監督。如:「董理」。《書經·大禹謨》:「戒之用休,董之用威。」《文選·陸機·漢高祖功臣頌》:「肅肅荊王,董我三軍。」

  2. 匡正。《後漢書·卷六七·岑晊傳》:「雖在閭里,慨然有董正天下之志。」唐·魏徵〈論時政疏〉:「雖董之以嚴刑,震之以威怒。」

【漢典】
【申集上】【艸】 董·康熙筆画:15 ·部外筆画:9

董 《康熙字典》

【申集上】【艸】 董·康熙筆画:15 ·部外筆画:9

〔古文〕𦱦【唐韻】多動切【集韻】覩動切,𠀤音懂。【爾雅·釋詁】董,督,正也。【書·大禹謨】董之用威。

又【博雅】固也。

又深藏也。【史記·倉公傳】氣當大董。

又【周禮·春官】辨九𢷎,四日振動。【鄭註】動讀爲董。書亦或爲董。振董,以兩手相擊也。

又【玉篇】藕根也。

又董蕖。【續博物志】董蕖者,婆羅門云阿苗根,似白芷。

又亭名。【左傳·文六年】改蒐于董。【註】河東汾隂縣有董亭。

又澤名。【後漢·郡國志】文喜邑有董池陂,古董澤。

又姓。【左傳·昭二十九年】昔有飂叔安,有裔子曰董父,實甚好龍,龍多歸之,服事帝舜,賜之姓曰董。

又【宣二年】董狐,古之良史也。

又【集韻】主勇切,音腫。【羣經音辨】短也。《左傳》余髮董董,今本作種種。

又【字彙補】董正之董,讀若督,東谷切。 【集韻】通作蕫。

 

【漢典】
【卷一】【艸】

蕫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未收录“董”字头,请参考“蕫”字:)
【卷一】【艸】
『說文解字』

鼎蕫也。从艸童聲。杜林曰:藕根。多動切

『說文解字注』

(蕫)鼎蕫也。釋艸曰:蘱,薡蕫。郭云:似蒲而細。按説文無蘱字者,葢許所據衹作類。从艸童聲。多動切。九部。亦作董,古童重通用。或用爲童蓈字,誤。杜林曰:藕根。漢志有杜林倉頡訓纂一篇,杜林倉頡故一篇,此葢二篇中語。藕當從後文作蕅。蕅根猶荷根也。郭樸曰:北方人以藕爲荷,用根爲母號也。然則杜林謂蕅爲蕫。

【漢典】

董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tuŋ˨˩˦ 唐代读音 dǔng日语读音 TADASU韩语罗马 TONG现代韩语 동越南语 đổng

客家话 [海陆腔] dung3 [客英字典] dung3 [台湾四县腔] dung3 [陆丰腔] dung3 [东莞腔] dung3 [梅县腔] dung3 [宝安腔] dung3 [客语拼音字汇] dung3粤语 dung2潮州话 多安2 多翁2 ,dang2(táng) dong2(tóng) <姓>dang2(táng)

近代音 端母 東鍾韻 上聲 董小空;中古音 端母 董韻 上聲 董小韻 多動切 一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端母 東部 ;王力系统:端母 東部 ;

官话 晋语 吴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董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重定向至「蕫」。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說文 秦系簡牘 楷書 楷書 楷書
      「蕫」 說文‧艸部       「蕫」
               
               
傳抄古文字
字形对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异体字
𦱦
蕫
菫
【漢典】

【加载评论 】 【论坛讨论】

同音字
    1. 懂(dong3)
    2. 諌(dong3)
    3. 嬞(dong3)
    4. 䵔(dong3)
    5. 㨂(dong3)
    6. 㖦(dong3)
    7. 蕫(dong3)
    8. 䂢(dong3)
    9. 揰(dong3)
    10. 墥(dong3)
    11. 箽(dong3)
同部首
    1. 薊
    2. 葜
    3. 菶
    4. 萧
    5. 蒻
    6. 荒
    7. 蕢
    8. 䒔
    9. 菪
    10. 葅
    11. 葓
    12. 䔰
同笔画
    1. 訷
    2. 硩
    3. 㼮
    4. 喧
    5. 缾
    6. 𠌚
    7. 犇
    8. 㚃
    9. 揩
    10. 痢
    11. 寒
    12. 辌
初中古诗词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三国·诸葛亮 《出师表》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