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乘 网络解释
百度百科
一乘
一乘(拼音:yī shèng)是汉语多义词语,既指古代四马一车的计量单位,也指佛教主张众生皆可成佛的核心教义。佛教语境中,一乘出自《法华经·方便品》,主张唯有一乘法能载人至涅槃,唐代玄奘、白居易作品中均有相关论述。华严宗提出“别教一乘”,强调《华严经》代表最高教义;天台宗则以“法华一乘”为核心,认为三乘皆归于一乘。古代军事层面,一乘指四马配战车及三名甲士,步卒编制因地而异。该词起源可溯至春秋时期,《管子·乘马》已记载车马计量功能。佛教概念形成于印度,经《法华经》传入中国后由本土宗派发展。明代僧人一乘于万历三十九年自五台山至黄山,创建狮子林禅院并留诗文集。
-----------------
wikipedia
一佛乘(梵语:Eka-yāna),也叫一乘,大乘佛教术语,佛陀在早、中期所说声闻乘、缘觉乘(二乘)和大乘,晚期则开三显一或称会三归一,表示三乘皆为方便说,没有二乘与大乘,只有一乘,即一佛乘,众生终将导归入成佛。
佛教术语|大乘佛教术语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