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当前位置: 通识  >  汉文化  >  字字珠璣  > 正文

细说汉字:栗

杜甫有“山家蒸栗暖”的诗句。这个“栗”字就是指“栗子”(或称“板栗”)。你看甲骨文①的形象多有意思!其下部是一棵栗子树(木),树头上长着周身带刺的栗子(栗子壳就是全身长刺的)。小篆②的上部发生了伪变,把“栗子”变成了“”,其下是“木”。楷书③的上部又变成了“覀”,根本看不出栗子的形状了。
 
“栗”的本义就是“栗子”。因为栗子的皮是坚硬的,所以“栗”字又能引申为“坚硬”义,如《荀子•法行》:“(玉)栗而理。”就是说,玉石不但坚硬而且有文理。古人把害怕也叫“栗”,所以又产生了一个左形右声的新形声字“慄”,如《汉书•扬恽传》:“不寒而慄”,就是“不冷但直发抖”(指害怕的意思)。那么《礼记•聘礼》“栗阶升”中的“栗”字又是什么意思呢?这是“历”字的假借字,本为“历阶升”之意,即按一层层台阶而上。值得注意的是:古代在“战栗”的意义上,“栗”和“慄”可以通用;但在“栗子”及“坚硬”的意义上,只能写作“栗”,而不能写作“慄”。现在“慄”字已废除,简化为“栗”。
 
——左民安《细说汉字》

 

扩展阅读


象形字。甲骨文作“”,像栗树结果之形。金文作“”。石鼓文从“木”,从三“”,与战国楚文字和三体石经古文字形接近。战国古玺文作“”,与《说文》相似。《说文》:“栗,木也。从木,其实下垂。故从𠧪。,古文栗。从西,从二𠧪。徐巡说木至西方战栗。”所以“栗”的本义就是指“栗树”,其果实即今之“栗子”。甲骨文用为地名:“庚辰……贞:王……比栗。”(《合集》36745)《诗·鄘风·定之方中》:“树之榛栗。”也引申为“成果”、“结果”之义。《诗·大雅·生民》:“实颖实栗。”又假借为“慄”。《论语·八佾》:“使民战栗。”也假借为“凓”。《诗·豳风·七月》:“二之日栗烈。”又假借为“瑮”、“历”、“律”、“裂”等。(王志平)

 

——李学勤《字源》

 


汉典:zdic.net

【加载评论 】

  • 意见反馈
  • 联系我们
  • 关于汉典
  • 版权声明
  • 粤公网安备 44150202000179号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