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当前位置: 通识  >  汉文化  >  字字珠璣  > 正文

细说汉字:奉

这个“奉”字本为会意兼形声的字。①是金文的形体,上部为“丰”,表声,也表示所捧之物;下部为两手形,表示双手捧物。②是小篆的形体,其下部为三手之形。③是楷书的写法。

《说文》:“奉,承也。”其实“承”是引申义,“奉”的本义应为“捧”,如《韩非子•和氏》:“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又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愿奉璧往使。”所谓“奉璧”也就是双手捧着玉璧。由此又可以引申为“献”,如《周礼•地官•大司徒》:“祀五帝,奉牛牲。”由“献”可以引申为“给予”,如《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天奉我也。”也就是说:这是老天给予我的。由“给予”引申为“供给”,“供养”,如王符《潜夫论•浮侈》:“以一奉百。”

另外,“奉”又可做“俸”的通假字,如《战国策•赵策四》:“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在这个意义上,后世均写作“俸”。

——左民安《细说汉字》

扩展阅读


形声字。《说文》:“奉,承也。从手,从廾,丰声。”“奉”的初文从𠬞,丰声,可以隶作“” ,表示捧承之义。从西周金文到春秋、战国文字都是如此。“𠬞”本已是左、右两只手,秦文字又累增“手”旁,就成了“奉”。“奉”义引申成为多义词,在捧承义的“奉”旁又增加了一只手,就成了“捧”。 “”、 “奉”、 “捧”是一字之增益,是表义偏旁“手”不断累增的结果。“奉”与“承”的演变过程很相似,可与“承”字条互参。隶、楷“奉”字下部的“”形是“手”旁的隶定,相同的隶定还有“举”字,应当留意。(李守奎)

——李学勤《字源》


投稿邮箱:admin@zdic.net

汉典主站:www.zdic.net

汉典论坛:bbs.zdic.net

汉典手机站:m.zdic.net

【加载评论 】

  • 意见反馈
  • 联系我们
  • 关于汉典
  • 版权声明
  • 粤公网安备 44150202000179号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