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当前位置: 通识  >  汉文化  >  字字珠璣  > 正文

细说汉字:歌

“流风入座飘歌扇,瀑布侵阶溅舞衣。”这个“歌”字本为形声字。①是金文的形体,左边是“言”,右边是“可”,是“从言,可声”的形声字。②是小篆的异体字。③是小篆的通行体。将“言”换成“欠”,义相近,都与“人”有关。④为楷书的形体。

《说文》:“歌,咏也。从欠,哥声。”“歌”字的本义为“唱”,如《诗经•魏风•园有桃》:“心之忧矣,我歌且谣。”大意是:内心有忧愁啊,我唱歌谣以解忧!古代“歌”与“谣”是不同的,《毛传》:“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谣。”

“歌”字由“唱”可以引申为“歌曲”,如《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咏)言。”由“歌曲”又可以引申“作歌”、“编歌”,如《诗经•陈风•墓门》:“夫也不良,歌以讯之。”“夫”指统治者;“讯”为劝告义。大意是:这人不太好,作歌劝告他。请注意:“歌女”,旧时多指以唱歌为生的女子。可是蚯蚓的别名也叫“歌女”,如崔豹《古今注•鱼虫》:“蚯蚓,一名婉蟺,一名曲蟺,善长吟于地中,江东谓之歌女。”

——左民安《细说汉字》

扩展阅读


形声字。 《说文》:“歌,也。从欠,哥声。謌,謌或从言。”段玉裁注:“可部曰:哥,声也,古文以为謌字。”《诗·魏风·园有桃》:“心之忧矣,我歌且谣。”毛传:“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谣。”《大雅·行苇》:“或歌或咢。”《小雅·四牡》:“是用作歌,将母来谂。” 《大雅·桑柔》:“既作尔歌。”歌字常见于西周文献,但古文字资料中最早见于春秋时代。战国古文字中歌字有从口哥声者,也有从言可声者,《说文》小篆之或体从言哥声即承袭战国古文字訶字的形体。从欠之歌,见于《说文》小篆,更习见于秦简、汉简帛,其形体当产生于春秋战国时代的秦国。春秋时代的“诃”正用为歌曲之歌。(周宝宏)

——李学勤《字源》


投稿邮箱:admin@zdic.net

汉典主站:www.zdic.net

汉典论坛:bbs.zdic.net

汉典手机站:m.zdic.net

【加载评论 】

  • 意见反馈
  • 联系我们
  • 关于汉典
  • 版权声明
  • 粤公网安备 44150202000179号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