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当前位置: 通识  >  汉文化  >  字字珠璣  > 正文

细说汉字:熹

这个“熹”字是会意兼形声的字。①是甲骨文的形体,上部为“鼓”形,下部是“火”,上古制好鼓之后,要用微火烤干其蒙皮,所以“熹”为“烤”义。②是小篆的形体,字形较繁,但意思未变。③是楷书的写法。

《说文》:“熹,炙也。从火,喜声。”许慎把“熹”字看成是单纯的形声字,不妥。其实“熹”字的结构应为“从火从喜,喜亦声”。“熹”字的本义为“烤”、“炙”,由此而引申为“火旺”,如木华《海赋》:“熹炭重燔。”“火旺”就明亮,所以“熹”又可以引申为“明亮”,如《管子•侈靡》:“有时而星熹。”至于“熹微”那是“天色微明”义,如陶潜《归去来兮辞》:“恨晨光之熹微。”

请注意:“熹”与“熺”在一般情况下可以通用。但“熺”可作“饎”的通假字,当“酒食”或“熟食”讲。

——左民安《细说汉字》

扩展阅读


形声字。从火,喜声。本义指烧烤。《说文》:“熹,炙也。”汉赵晔《吴越春秋·句践归国外传》:“火消则无熹毛之热。”由烧烤引申为炽热,由炽热引申为炽盛,又引申为光明、明亮。甲骨文上“壴”(“鼓”的本字)、下“火”,有的鼓边还有一些小点像火焰上腾之形,各家多释为“熹”,则其结构上应分析为从火、喜省声;小篆演变成上“喜”(声)、下“火”(形);隶楷文字由小篆演变而来,写作“熹”。(郭小武 叶青)

——李学勤《字源》


投稿邮箱:admin@zdic.net

汉典主站:www.zdic.net

汉典论坛:bbs.zdic.net

汉典手机站:m.zdic.net

【加载评论 】

  • 意见反馈
  • 联系我们
  • 关于汉典
  • 版权声明
  • 粤公网安备 44150202000179号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