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当前位置: 通识  >  汉文化  >  字字珠璣  > 正文

细说汉字:困

这是“困知勉行”的“困”字,原为会意字。①是甲骨文。外边的方框像门的四旁,中间的“木”为门撅。“困”是“梱”的古文。②是战国竹简文的形体。③是小篆的形体,与甲骨文相同。④是楷书的写法。

《说文》:“困,故庐也。”恐不妥。“困”字本义应为“门橛”,因门橛有限制的作用,因此引申为“围困”,如诸葛亮《后出师表》:“困于南阳。”也就是被围困在南阳的意思。从“围困”义又能引申为“窘迫”、“困窘”,如《史记•屈原传》:“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这是说:齐国竟然生气而不去救楚国,楚国非常困窘。由此又可以引申为“贫乏”,如《史记•宋世家》:“岁饥民困。”又能引申为“生活困难”,如《尚书大传•略说》:“行而无资谓之乏,居而无食谓之困。”由“生活困难”又可引申为“困倦”,如白居易《卖炭翁》:“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困”,后来也作“睏”的通假字,是“疲乏想睡”的意思。

——左民安《细说汉字》

扩展阅读


会意字。从木在口中,会意不明《说文》在小篆下又出古文,作按:此是“根”字初文,借为“困”。参见木部“根”字条)。其常用义为困窘。《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又指使困窘。《左传•襄公二十二年》:“子三困我于朝,我惧,不敢不见。”《史记•张丞相列传》:“文帝度丞相已困通,使使者持节召通。”又指被困。《左传•定公四年》:“困兽犹斗,况人乎?”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其用兵也,仿佛孙、吴,然困于南阳。”引申指匮乏,贫困。《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使者)之往来,共(供)其乏困。”又指疲乏,困倦。《管子•宙合》:“夫鸟之飞也,必还山集谷。不还山则困,不集谷则死。”(翼小军)

【加载评论 】

  • 意见反馈
  • 联系我们
  • 关于汉典
  • 版权声明
  • 粤公网安备 44150202000179号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