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当前位置: 通识  >  汉文化  >  開卷有益  > 正文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除夕

朱大渭

作者简介:朱大渭 1931年2月生,四川省西充县人。1957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系。大学毕业后,被分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现任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

除夕是一年之末,又称“岁暮”、“岁除”。除夕正值新年旧岁交替更代之际,人们在此日的岁时习俗有两个主要内容:除旧布新和驱邪避厉。

岁暮送旧迎新,《荆楚岁时记》有着生动的记载:“岁暮,家家具肴蔌诣宿岁之位,以迎新年。相聚酣饮。留宿岁饭,至新年十二日,则弃之街衢,以为丢故纳新也。”南朝梁庾肩吾《岁尽应令诗》云:

岁序已云殚,春心不自安。

聊开柏叶酒,试奠五辛盘。

金薄图神燕,朱泥印鬼丸。

梅花应可折,惜为雪中看。

诗中所提柏叶酒为元日所用之物。《太平御览》卷29引应劭《风俗通》说,元日“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酒,饮桃汤及柏,故以桃汤柏叶为酒”。神燕为立春所用之物。《荆楚岁时记》载:“立春之日,悉剪彩为燕戴之,帖‘宜春’二字。”其他如五辛盘、却鬼丸、金薄等,分别为正月元日及人日所用之物。通过庾肩吾此诗,可见人们于岁暮之日准备送旧迎新的种种活动。

在驱邪避厉方面,民间有镇宅之俗,即在十二月暮日,挖掘住宅四角,各埋一块石头。在北朝,朝廷则把腊月举行的大傩仪式放在十二月末。据《魏书·礼志》载:北魏高宗和平三年(462年)十二月,通过岁除大傩之礼来耀兵示武。其仪式是,让步兵在南方布阵,骑兵在北方布阵。步兵分别穿上青赤黄黑四种颜色的衣服,列为四队。步兵阵中有函箱、鱼鳞、四门等10余种阵法,各种兵器周回转易,有飞龙腾蛇之变。布阵毕,南北二军皆鸣鼓角,众人呐喊,骑将六人往南阵步兵挑战,步兵应战,最后南败北胜。这种仪式,既有传统的因素,又与当时形势有关。北魏高宗时,北方已经统一。由于北方的统一,南北对峙也随之加剧,南北之间战争频繁。北朝使用骑兵,南朝则习惯步战。北魏岁除傩仪的骑兵与步兵,则分别象征着北朝与南朝。骑胜步败的安排,则反映着北魏战胜南朝的意愿。北朝的岁除傩仪从此一直延续下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傩仪的方式也在发生变化。《隋书·礼仪志》对北齐的岁末傩仪是这样记载的:

齐制,季冬晦,选乐人子弟十岁以上,十二岁以下为侲子,合二百四十人。一百二十人,赤帻、皂衣,执鼗。一百二十人,赤布裤褶,执鞞角。方相氏黄金四目,熊皮蒙首,玄衣朱裳,执戈扬楯。又作穷奇、祖明之类,凡十二兽,皆有毛角。鼓吹令率之,中黄门行之,冗从仆射将之,以逐恶鬼于禁中。其日戊夜三唱,开诸里门,傩者各集,被服器仗以待事。戊夜四唱,开诸城门,二卫皆严。上水一刻,皇帝常服,即御座。王公执事官第一品已下,从六品已上,陪列预观。傩者鼓噪,入殿西门,遍于禁内。分出二上阁,作方相与十二兽舞戏,喧呼周遍,前后鼓噪。出殿南门,分为六道,出于郭外。

这种仪式和东汉时的傩仪已无大区别,只是汉的傩仪在腊节前一日,北齐在冬季晦即岁末,而且北齐傩仪用的童子是240人,多东汉的一倍,北齐傩时所用的鞞角,也是东汉所未有。这说明北齐政权的鲜卑统治者即接受了中原汉楚文化,同时也保留了自己的一些传统。

——摘自朱大渭《魏晋南北朝社会生活史》


投稿邮箱:admin@zdic.net

汉典主站:www.zdic.net

汉典论坛:bbs.zdic.net

汉典手机站:m.zdic.net

【加载评论 】

  • 意见反馈
  • 联系我们
  • 关于汉典
  • 版权声明
  • 粤公网安备 44150202000179号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