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当前位置: 通识  >  汉文化  >  字字珠璣  > 正文

细说汉字:哲

这是“知人则哲”的“哲字”,本为形声字。①是金文的形体。其上部为“折”,表音,下部为“心”,表意,表示“聪明”之意。②是小篆的形体,直接由金文变来。③为小篆的异体字,将“心”换成“口”,其义未变。④为楷书的写法。

《说文》:“哲,知也。从口,折声。”许慎的说法是对的。这里的“知”实为“智”,是“聪明”的意思,如《尚书•皋陶谟》:“能哲而惠,……何迁乎有苗?”大意是:既聪明而又有恩德,……何必还要迁徒流放苗民呢?由“聪明”又可以引申为“有才能的人”,如贾思勰《齐民要术序》:“舍本逐末,贤哲所非。”旧时,称那些才能识见超越寻常的人为“哲人”,称那些在某方面造诣极深的人为“哲匠”。

请注意:“喆”为“哲”的异体字,早已废除了,除了人名用字之外,一般均写为“哲”。

——左民安《细说汉字》

扩展阅读


形声字。《说文》:“哲,知也。从口,折声。悊,哲或从心。”从口之哲不见于西周金文及战国文字,只有从心之悊。古人没有大脑的概念,以心为思维器官,并作为思想、意念、感情的通称,心亦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代名词。悊本义为明智、智慧,从心表义,从口于理无据。因此,哲之从口乃从心之讹误。克鼎“天子明悊”,用其本义。由明哲引申指贤明的人或有智慧的人,如哲人。(陈英杰)

——李学勤《字源》


投稿邮箱:admin@zdic.net

汉典主站:www.zdic.net

汉典论坛:bbs.zdic.net

汉典手机站:m.zdic.net

【加载评论 】

  • 意见反馈
  • 联系我们
  • 关于汉典
  • 版权声明
  • 粤公网安备 44150202000179号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