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当前位置: 通识  >  汉文化  >  字字珠璣  > 正文

细说汉字:干

这是“大动干戈”的“干”字。甲骨文①像一根上头带杈的木棍子。金文②在其上部又加上了一个大疙瘩。看来“干”字是一个象形字,是一杆铁杈的形状,在上古就是一种武器,如《韩非子·五蠹》“执干戚(古代像大斧头一样的武器)舞”,即拿着武器跳舞的意思。小篆③也还有铁杈的样子。楷书④则把小篆上部的曲笔拉平。

“干”的本义是武器,由此而引申为“干犯”,而“干犯”再引申为“冲”,所以杜甫《兵车行》中“哭声直上干云霄”,就是“哭声冲云霄”的意思。“干”与“千”的形体不同,不能搞错,“干”字的上部是一横,“千"字的上部是一撇。

在简化汉字时,以“干”代“干部”的“幹”和“乾湿”的“乾”。但值得注意的是,“乾”字有时读qián(钱),如“乾坤”、“乾隆”,这种时候就不能用“干”字代替。至于“天干、地支”的“干”字,那只是同音假借,上古武器,选自周缚与“干”字本义毫无关系。

“干”字是个部首字,如“平”、“幸”、“幹”等字在《康熙字典》中均列为“干”部。

——左民安《细说汉字》

扩展阅读


象形字。《说文》:“干,犯也。从反入,从一。” “干” 本像带有羽饰的盾形。甲骨文中部的方框和豦簋 “”中间的肥笔是盾身,盾下有鐏,盾上的笔画像羽饰。为了书写方便,肥笔线条化,变成一横。许慎据符号化了的字形释形,所谓“从反入,从一”,不可信。“干”之“盾”义,在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中均可见。豦簋中有赐物“干、戈”,《书•牧誓》“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等,皆其例。毛公鼎中的“干吾王身”读为“𢽎敔(捍御)王身”。“捍卫”义为“干”的引申义。(李守奎)

——李学勤《字源》


投稿邮箱:admin@zdic.net

汉典主站:www.zdic.net

汉典论坛:bbs.zdic.net

汉典手机站:m.zdic.net

【加载评论 】

  • 意见反馈
  • 联系我们
  • 关于汉典
  • 版权声明
  • 粤公网安备 44150202000179号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