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当前位置: 通识  >  汉文化  >  字字珠璣  > 正文

细说汉字:夏

左民安

这个“夏”字的上古形体较为复杂。从金文①看,其上为“头”,中间为“躯干”,两侧为“手”,其下为“足”,实际上就是“人”形。②为小篆的形体,也是“人”形,但已经发生了伪变,人的身躯部分没有了,只是一只大脚还在。③是楷书的形体,它是从小篆演变而来,根本看不出人的形象了。

“夏”字的本义是“人”。《说文》讲的有道理:“夏,中国主人也。”所谓“中国”即指黄河流域及中原一带。所以古代中国人也称为“华夏”。作为一年之中的第二季“夏”,那是假借字的问题,这与“夏”字的本义无关,如晁错《论贵粟疏》:“春耕,夏耘(除草),秋获,冬藏”在《楚辞·九章,哀郢》中有“曾不知夏之为丘兮”的话,这个“夏”是什么意思呢?是“夏季”?是“华夏”?都讲不通。其实这个“夏”字在这里是代替了“厦”字,“丘”即为“废墟”这句原话的大意是:何曾料到郢都的大厦都变成了废墟。这是屈原对楚国统治集团误国废邦的痛恨之词。

——左民安《细说汉字》

扩展阅读


象形字。夏字与《说文》字形相合的写法见于春秋时秦国文字,当源于西周籀文。《说文》:“夏,中国之人也。从夊、从頁、从臼。臼,两手;夊,两足也。”此字在西周文字中已发生形变,字从日旁,“頁”下端的“人”已变成加“女”形。春秋战国时又出现“”字写法,及讹变形。楚简作的写法,可能是楚地的一种特殊写法,也可能是表示夏季天气炎热有虫类活动的会意字。周秦文字传统写法一脉相承,成为汉代隶定的根据。夏义指夏朝或夏族,亦指华夏。如秦公钟:“䜌事(蛮)夏”(《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290页)。亦用夏为雅,上博简《䌶(缁)衣》中的“大”即“大雅”。夏用为地名如鄂君啓舟节:“逾(夏),内(入)。”学者疑此“夏”指《史记·越世家》的“夏路”。《楚辞·九章·哀郢》:“遵江夏以流亡”,“夏”指夏水。马王堆汉墓帛书《十六经》:“春夏为德”,“夏”指夏季。(刘桓)

——《字源》


投稿邮箱:admin@zdic.net

汉典主站:www.zdic.net

汉典论坛:bbs.zdic.net

汉典手机站:m.zdic.net

【加载评论 】

  • 意见反馈
  • 联系我们
  • 关于汉典
  • 版权声明
  • 粤公网安备 44150202000179号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汉典